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53783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2
《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据屮国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屮学生有心理疾病。令人痛心的是每到开学初,总能看到学生对上学出现厌学其至辍学现象。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但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学校和社会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根据多年的农村初中教学工作实践体验和对不同学生的调查研究,厌学心理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又可从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來探索思考。一、厌学心理形成的外因(-)社会因素在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中,社会环境和社会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
2、不容忽视。我校处于比较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农村,却没有农村的纯净环境,临近调兵山这个发展中城市开放的前沿地带,街头林立的网吧招牌、众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对整天埋头读书的学生是一种诱惑,再加上社会大环境屮,“经商潮”和“拜金主义”,就业难,社会分配不公,“新的读书无用论”等观念,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不正当的思想言论影响下,不少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追求一些虚无,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发生了心理扭曲,过分热衷于追星、赶时尚等等。当然,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招工诱惑也产生了不少的人心浮动。(二)家庭因素家庭氛闱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的道德品质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前苏联的B.尤斯
3、季茨基认为,导致•些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居住环境,也不是同伴,而是家庭。现在的家长“累子成龙”、“望女成风”心态过于迫切,都希望自L1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打骂,这就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甚至离家出走。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丧父(母)的家庭,大多又重新组织,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模式使学生无法适应,另一方面重组后的家庭磨合期长,家长疲于调解气氛,缓和关系,要么是一味的纵容,要么就是打骂教导,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漠不关心,也不知道怎么去和他们交流。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机会少,他
4、们有部分常年在外,要么打工,要么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的孩子就象是“孤单的候鸟”,有话无处说。家境方面的原因使得大部分农村孩子既争强好胜,又有些自卑失落,也促成了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一个幸福、温馨、和谐的家庭才能培养健全学生健康的心理。(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基地。中学教育以应试升学为重,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少数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
5、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心理的形成。二、厌学心理形成的内因青少年时期是人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蕴涵着无限发展生机的阶段,但同时又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西方学者提出的“危险期”指的就是这一阶段。首先,这一阶段的学生渴求知识,但识别能力差,部分学生的不良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再次,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
6、基本技能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等,都会对学习厌学心理的形成有极人的影响。要想克服厌学情绪,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及时给予关注。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另一方面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要,经常以乐观的态度和孩子讨论近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感情沟通,作为教师,在纠正并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中可尝试采取以下对策:(-)利用特长,转化厌学生了解情况掌握特长一设计活动展示特长一抓住契机鼓励帮助。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人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而社会的需要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些学生由于种
7、种原因,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遇到一些暂时的挫折和怵I难,既不等于他们不可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不等于他们一无所长或一无是处。要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把这些学生,看成是才能尚未被开发的人,他们很有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老师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生访谈、対其家访等手段了解学生的特长,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牛广泛接触,全面地观察了解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从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