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

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

ID:42852846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_第1页
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_第2页
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_第3页
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五溪文化广场的建造的现实意义一、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城市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二、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三、怀化五溪广场的介绍五溪文化广场占地320亩,总投资4900万元。广场建设以五溪流域历史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人工湖和植物造园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巧夺天工,创意相应的绿化、山石、水景、建筑小品等环境艺术,展现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现代

2、气息水乳交融的深厚内涵。整个广场分为七大功能区:以中心广场区为中心,合拥老年人活动区、儿童娱乐区、青年活动区和水上娱乐区,背倚民俗风情园和江南风情园。广场景点设计倚山就势,曲直随态,点上成景,环上成带。广场内的五溪柱、千鹤湖、音乐旱喷泉、五溪人物墙、大型电子显示屏、水幕亭等大型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融湖光山色、民族风情、自然生态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画卷。整个广场注重“人性化”设计,广场内的主要通道都安装了盲板,修建了无障碍通道,卫生间安装了残疾人专用卫具。整个广场体现了“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广场一期工程于2003年7月破土动工,2004年4月底竣工

3、开园。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怀化作为一座年青的移民城市,较短的城建历史决定市本级城市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暂较薄弱。按照市民社会的愿景需求和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文化塑城”战略,不仅是城市保持并展示个性、增加魅力的需要,也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文化软实力提升,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需要。三、五溪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

4、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著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基。(-)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发扬,并改造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文化。像广西南宁

5、国际民歌节的形成,最初就是从开发壮族的民歌节“三月三”发展而来的。“三月三”从田间山野走入城市广场,再进一步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民歌节,它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资源,而且提升了壮族山歌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地方文化资源借广场文化的展示与推动,成为有显示度的地方文化,从而充实了地方文化内涵。四、五溪文化广场建设的现实意义怀化建设五溪文化广场才具有与其他经济圈竞争的能力。将怀化建设成大型城市:1、有利于扶贫、缩小与其他地区差别:怀化周边是湘、黔、鄂、桂、渝五省市区的边远贫困山区,与其长期被动“输血”扶贫,不如主动将怀化发展起来,让怀化具有“造血”功能以辐射周边地区。2、有利于人口的合理

6、布局:如果怀化不能成为大城市,那么就不能成为开发西部的“桥头堡”,既不能留着本区域人口,更不能有效截留住西部人口东移,中国人口布局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不利于今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3、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融合:怀化周边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如果持续贫困化,可能会激化民族矛盾;将怀化建设成为大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本区域的民族团结和融合,也有利于解决云贵地区的民族问题。4、有利于发挥生态优势:将怀化发展成大城市,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将有利于怀化走以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大市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5、有利于应对环境危机:湘西、黔

7、东地理多样,海拔从100多米到2000多米,气候多样,万一今后出现气候危机,还将成为气候灾难的逃难所。五、参考文献[1]蒋述卓《论广场文化的特点与价值》[J],《人民日报》,2003(4)o[2]包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规划师,1998,4:5旷64[3]楚义芳CBD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1992,3:3~8[4]古诗韵,包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9,2:15~20[5]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城市规划会刊,1995,1:60~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