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

ID:42851797

大小:56.9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2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_第1页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_第2页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_第3页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_第4页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論人性及其教育的價值導向一、人性:善還是惡?人性是什么?這一古老而常新的話題,是每一位思想家在構建哲學體系時都無法回避的基礎性問題。從教育的角度看,古今中外,無數教育家在建構其教育理論大廈時,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也無不把對人性的思考和看法作為其建立教育體系的邏輯起點。對人性的不同看法,往往導致不同的教育主張和教育行動。從教育史上看,人們對人性的看法基本上沒有超出“天使”和“野獸”的兩極模式。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幾乎沒有不談人性問題的。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人性屮天然具有四種善端,即“惻隱Z心”、“羞惡Z心”、“辭讓Z心

2、”、“是非Z心”,分別是“仁”、“義”、“禮”、“智”的根源,教育的任務在于擴充四端,存養浩然之氣,因而在教育方法上,特別重視內省和主觀修養;而荀子持相反的性惡論,視人的生理本能和對物質生活的需求為惡,有“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逸”之說,認為教育在于“化性起偽”,在教育方法上,強調改造和鍛煉的作用。在西方教育史上,類似我國古代性善論與性惡論之爭的是古希臘、古羅馬教育中的快樂主義和至善主義之爭。前者以徳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為代表,他們從感覺論出發,認為去苦求樂是人的本性;后者以柏拉圖和斯多葛學派為代表,認為追求享樂

3、是惡,而不是善,人只有以上帝賦予的理智克服感性欲望才能至善。由于在人性問題上的思想分歧,因而對教育目的和作用也有不同的主張,前者認為教育在于發展人的天性,培養適應自然的人;后者則認為教育是改造人性,是建立所謂理想社會關系的重要工具。中世紀的經院哲學理論足性惡論的典型代表,認為人天生就有“原罪”,因此人應信仰上帝、蔑視塵世生活、藐視自己,以求贖罪之責,學校教育普遍流行齋戒和鞭打自己身軀,以克制情欲,將鞭笞作為一種刺激因素和驅逐邪念的手段。隨著文藝復興的到來,人文主義者對人性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熱情謳歌人的價值與尊嚴,崇尚自然,

4、追求現世人生的享受。這一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如維多里諾、拉伯雷、伊拉斯謨爾等均傾向于反對體罚,反對當時流行的鞭打、恫嚇等冷酷手段,抨擊對兒童的棍棒教育,表現出對人性美好的基本信念。這種信念到18世紀的盧梭那里達到頂峰。在《愛彌爾》這部著名的教育小說中,盧梭開宗明義宣稱:“岀自造物主之手的束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這是其性善論最鮮明、最直接的概括。從這種性善的天性哲學出發,盧梭主張教育要順應自然,“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改變壓抑人性的社會環境。把人性善惡作為教育理論構建的邏輯起點,在歷史上都產久了某種積極的教

5、育效應或者為教育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課題。例如,有學者認為“盧梭的性善論為后世帶來的最大遺產,就是教世人從事教育活動時,要盡量尊重兒童的天性,并提出教育的內源發展模式;中世紀經院教育哲學的性惡論也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人類的虛妄、妄自人從善也是一種激勵,而口附帶提出了教育的外源發展模式”尊大的一種遏制和警惕,它所造成的那種特有的罪惡意識對世[l]o但是時至今日,我們的教育并不能完全依靠這種純粹的形而上的理論假說,因為人性如此復雜,兼有人類評價善惡的標準千姿百態,迥然各異,現實中的教育委實難以區別和把握什么樣的兒童

6、是善,什么樣的兒童又是惡的呢?人是極端復雜的動物,人的身上不僅體現著自然界千百萬年來進化歷程的濃縮,同時又具有作為自身特有的種種特性,人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肉體的又是靈魂的;客觀的又是主觀的;人要滿足生命體的欲望和本能,又追求精神的超越與崇高;人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追求享樂又受苦受難;人有利己自私的貪婪的惡的一面,又有追求奉獻利他的高尚的善的一面;他有精神、有理性、有意志,但也有動物般的本能、非理性的沖動;如此等等。在古希臘,人們塑造了“斯芬克斯”的形象:美女的頭,獅子的身軀,鷹的翅膀,蛇的尾巴。這一形象充分顯示了人之木性的復雜性

7、和不確定性。因此僅用善惡來涵蓋人性是遠遠不夠的,把教育理論發展的基石僅奠棊在人性的善惡上,只能說有合理之處,但遠非全面,人的本性是多層次、多側面、不斷變化的,用普遍抽象的觀點來概括和表達一切時空條件下具體人的人性,顯然是不正確的。但是,從教育理論的角度說,這些人性假設又都是教育家從某個特定的角度,運用某種特定的方法對人性的某個特定方面或特定層次的揭示,它們都是人性所能包含的一個方面的內容,它們都構成了人性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事實,但是它們又都不是人性的全部。所以,如果把人性某一或某些方而的揭示而得岀的結論絕對化,夸大為人性的全部,并使

8、之永恒化和抽象化,都會導致教育的片面性。二、馬克思主義人性觀給我們的啟示人性是什么,循著以上思路,我們探討的人性只能是對生存和生活在某一特定時空中具騁的人或特定的個人說人性是什么,而不能用一個人性是什么的定義或描述去規定人性的總體或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