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

ID:42844715

大小:114.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2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_第1页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_第2页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_第3页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_第4页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边角边定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册数学12.2.2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3、课时:14、教师课前准备:三角板、半圆仪、圆规和多媒体课件等。5、学生课前准备:⑴复习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角边角”和“角角边”)、预习课本内容。⑵ 准备三角板、半圆仪和圆规,通过上网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二、教学课题: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第十二章12.2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SSS判定方法后又学习的一种新的判定方法,在整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中应用比较

2、多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会应用。教学目标分析:(1)掌握边角边判定方法的内容,会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证明两三角形全等。(2)掌握两边一角画三角形的方法。(3)体会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通常转化为“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的数学方法。三、教材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学习内容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学生掌握定理并不困难,关键是它的应用,在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图形明确各条件的位置关系,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为学习其他判定定理的基础。2、教学重点及难点⑴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⑵难点:理解

3、“边边角”不一定会全等,熟练运用“边角边”判定方法。教学之前用在网上搜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网上搜索下载《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角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三角形全等,理解定理内容及应用定理解决现实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验证法自主、合作、探究式2、教学手段: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确认发现新知。五、教

4、学流程设计:情景引学自主研学合作探学变换拓学当堂检学小结收获布置作业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元素(边或角)对应相等的那么会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这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有以下的四种情况: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角、三边.)2、深入探究: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应分为几种情形讨论?(边-角-边和边-边-角)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是两条边及其一个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板书课题】12.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二自主学习:【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极及重难点。【学生活动

5、】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以便更好的抓住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了解。【教师活动】介绍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夹角画三角形的方法。【学生活动】画一画: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一个内角45°,夹这个角的一条边为3厘米,另一条边长为4厘米.裁剪下来比对后,看看有什么结论。【教师活动】总结画法。合作探究:【学生活动】探索新知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用符号语言表达为:在△ABC与△DEF中,∴△ABC≌△DEF(SAS)DEF

6、ABC【教师活动】应用举例:如图1,在△ABC中,AB=AC,AD平分∠BAC,求证:△ABD≌△ACD.点拨:(1)紧扣“SAS”的条件。(2)公共边是图形隐含的已知条件。证明:∵AD平分∠BAC,∴∠BAD=∠CAD.在△ABD与△ACD中,AB=AC,∠BAD=∠CAD,AD=AD(公共边)CBADO21∴△ABD≌△ACD(SAS)巩固练习:【学生活动】小试牛刀:1、如图,已知AB和CD相交与O,OA=OB,OC=OD,证明:△OAD≌△OBC。【学生活动】探索:那么边边角对应相等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做一做:以5

7、cm,3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3cm的边所对的角为30°,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桌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那么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教师活动】E待多数学生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三角形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画出符合条件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当学生发现有两种情况时,教师不失时机发问,符合“边边角”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接着动画演示两种情况的图形。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乘胜追击【教师活动】总结提高:【学生活动】链接生活:A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大山的两端,

8、小明想用测量A,B间的距离,但A、B两点不能直接到达,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方案,解决此问题吗?B1、说出你的设计方案。2、请说明设计方案的理由?【教师活动】总结提高1、利用三角形全等可以测距离,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构造全等三角形。2、数学思想:树立用三角形全等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