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复习中钝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富考教学复习中“钝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不锈钢铁、铝等金属表面牛成致密氧化物保护层,从血阻止与金属进一步反应的现彖叫钝化现象。所谓“钝”的含义,钝就是不锋利,不快。当我们用刀切肉时,一旦切不动了,常说:这把刀真钝!然而用手掌或木片同样切不动肉・・・。在高屮数学的复习过程屮,我们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即经过了第一轮复习中的知识梳理和归纳;经过了一定量典型问题的剖析和习题训练;经过了第二轮专题复习对知识的拓宽加深。此后,以为学牛解题会得心应手,运用口如;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愿。笫二轮复习后,述是会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的解题
2、能力或数学水平出现停顿,其至倒退的现象,使得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不解,抱怨不迭。其实出现这种情况非常正常,在心理学也上称之为“钝化现彖”所谓“钝化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彖,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升Z间出现的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即“平台”部分,如图示。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正确对待,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牛在现有的“平台”上调整、提髙,继续攀升。下面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具体的复习教学,谈谈在高三数学复习中,“钝化现象”的成因及相应的対策。一思维障碍这是由“思维负定势”造成的。由于已经形成
3、了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來考虑同一类问题,当这种思维方式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时,就形成了制约学习进步的障碍。在前面进行的第一轮、第二轮复习中较大量的习题训练,加上二轮专题复习中的难度加大,知识和方法的拓宽加深,所有这些都是在学牛的马不停蹄中完成的,学牛只顾着做题,而无暇顾及去揣摩反思,因而学生尽管经过了一定量的解题训练,也掌握了一些基本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能。然而真正的解题思、维还未上升到理性层而。因而在具体的解题中,表现为:对于碰到的问题,若是熟悉的,则不顾其间变化,审题马虎轻率,而仓促上马。反映在解题上是常出现丢三拉四,考
4、虑不严谨,自我调控的意识不强等现象。对于面目新颖的,则朿手无策,不能寻求解题突破口,以前所接触或掌握的知识方法不能发生正迁移。22【例1】:曲线-^-=1与曲线G:9/+25)2=225的焦距相等,则£的収值范围116-£k-是()(A)kvl6且£工0(B)«〉0冃上工16(0016【剖析】:有许多同学错选答案(C),究其原因是把曲线G理解成双曲线來处理,由思维惯性造成错解.【例2】:dbvO,a+b=l,(G+b)9展开按g的降幕排列后第二项不大于第三项,则Q的取值范围是()(A)(B)
5、专,炖)(0(-oo,
6、)(D)(l,+oo)【剖析】:学生错选答案(B),致错原因是:根据题设得:C^b0.a+b=1,/.b=-a,:.a>^□而未考/底到•/ab<0,a^b=l,:.a>,JE确答案应为(D)。给人感觉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局限在问题的局部,而不能洞察全局。相应对策是:控制作业量,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消化的时间、空间,同时加强纠错训练,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谋,归类讲评,注意条理化、系列化,继而使学生有
7、较清晰的对错谋的认识,进而打开学生的思路,另辟蹊径,从''山穷水尽”的困境屮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二方法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原有的学习方法、认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而未被发现或已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乂没有得到及时更换时,那么当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这些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就成了产生“钝化现象”的原因和过渡到高阶段的障碍。而巳由于习惯的原因,一时还难以改变。一些同学在第一轮复习中,大都是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按步就班地回顾复习,跟着老师转,缺少口C的思考和领悟。1佃经过了二轮高考复习,复习方法仍照老套套,看到自己的数学成
8、绩还停留在原有水平,没有进展,就错谋地认为是做题不够。于是盲1=1地找来一人堆的参考书,复习练习题,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到这个时候这样做就更显得不明智。【例3】:设P是直线yr上的点,若椭圆以耳(1,0)迅(2,0)为两个焦点且过点P,则当椭圆的长轴t最短时,卩点的朋标是。【剖析】:学生的解法是设PSE,则椭圆的长轴长彳"二J(加一O'+”+J⑷—2)?+川。因对两个根式的和无法处理最小值,而宣告失败。原因是学生不会应用在直线上求一点,使它到两定点距离和最小的儿何解法。乂如:在I员I屮求弦长,则可按垂径定理轻松获解,而学
9、生照旧套用弦长公式,造成解法复杂,没有优化解题方法,造成费时、易错,效率不高。和应对策是:需耍改造IH的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学习才能进步。教师耍加强对学牛的学法指导,让学生进行有序的知识方法梳理,教师提供一些形似质异,形异质同的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练习,在对比中区分,在对比中领悟,在对比中内化,在对比中提髙。三知识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