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

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

ID:42839648

大小:30.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_第1页
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_第2页
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_第3页
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_第4页
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方案论证〔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实要求,促使中国农村社会必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因为一个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是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既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主要围绕授信和受信双方以及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展开,主体结构预设较为单一,具体制度建构相对粗糙。因此,创新我国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构建新型的农村信用体系,无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议题。〔关键词〕农村信用主体;利润决定权;非正规金融机构;中介担保〔中图分类号〕DF4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2、0-4769(2012)04-0051・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信用制度建设研究”(09CFX044):重庆市教委2011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农村微型金融发展与政策规制研究气KJ110101);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XZJJF201015)〔作者简介〕王怀勇,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博士,重庆401120o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尽管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货币化规模、程度逐年提升,但依存于农村经济的信用

3、及其信用供给却长期处于量小而零散的状态,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距甚远,更无法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在追求规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目标方面达成契合,从而致使农村资金持续外流、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短缺,阻碍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农村信用主体制度,构建新型的农村信用体系,无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议题。一、农村信用主体制度创新的现实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实要求,促使中国农村社会必须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因为信用制度是当前农村地区最亟待开发的稀缺资源。然而,既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主要围绕授

4、信和受信双方以及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展开,主体结构预设较为单一,具体制度建构相对粗糙。因此,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我国农村信用主体的制度缺陷,方能为我国农村的经济与金融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监管主体作为农村信贷市场上的监管主体,政府应当因地制宜,积极支持开发多种适合农村产业结构的金融产品和信用服务方式,有效促进农村金融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然而,源于主客观的各种原因,政府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干预常常存在偏差与扭曲。首先,政府的过度干预与严厉管制,不仅挫伤了金融机构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而且普遍导致这类组织在制度与财务上

5、的难以为继。以农村信用社为例,作为“全体成员出资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互助性组织,农村信用社本应具有合作金融的性质,但"政府、农业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微妙关系却使信用社逐渐偏离了最初的设计意图和原则,最终在政府的干预下走向异化与失败”。其次,由于监管依据、监管信息的匮乏,监管成本的高昂,以及长期以来政府的重视度不够,政府在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上,缺乏相对完备的信息基础以及实施监管的能力措施,致使实践中常常出现监管缺位的问题。最后,在我国农户信用意识普通不高的背景下,政府在制度设计与具体操作上又缺乏对受信主体的必要

6、监管,加之政府本身的频繁失信行为更是丑化了其本应扮演的信用秩序维护者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农村地区本就脆弱的信用环境。(二)授信主体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相较于城市来说,典型特点在于种类单一且竞争力不强。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从农村市场撤出其贷款业务,致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上处于高度垄断地位,成为农村金融的真正“主力军”。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巨额的历史包袱、利率管制以及部分地区经营管理的低效率,农村信用社普遍运营效果不佳,甚至面临经营亏损的难题,无法满足农村经济活动对金融服务供给的现实需求。

7、更为严重的是,农村信用社事实上的金融“主力军”地位,加上政府行政干预与其亏损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一次次通过注入资金的方式救助低效运营的农村信用社,从而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滋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2〕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是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采用非标准化的金融工具,通过正式金融机构以外的非官方监管的民间渠道,为农村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提供各种资金借贷或者资金融通服务的形式及活动。〔3〕鉴于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制度上的缺失以及传统乡土社会的特性决定了非正规金融机构必将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

8、要组成部分,并且在长时间内无法改变。毋庸置疑,非正规金融机构在信息、利率方面,相比正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它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协调运行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分布散乱,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