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

ID:10540179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_第1页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_第2页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_第3页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_第4页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创新【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仍不完善,还不能充分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信心,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制定信贷资金投入数量的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

2、发展,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的繁荣,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但农村信用体系仍不完善,信用环境并不理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回收率不断下降,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挫伤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制约了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的持续投入。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状况(一)传统农村信用基础良好9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纯朴的民风净化着农村民间借贷市场,“诚实守信”的传统诚信文化深入人心。良好的信贷环境主要是因为,传统乡村“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结构

3、使得作为信用主体的农户是以血缘、亲情、伦理和文化等为纽带把家庭成员连接在一起的。借钱不还,有损自己的面子,更羞辱自己的家族;借钱还债,根植于传统家庭成员心中。而且乡村邻里互为熟人,是否守信的信息极易传播,借钱不还者在乡村极易受到唾弃,失信惩戒机制简单有效。这一良好的传统农村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能更好地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同时,能使市场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本保证。(二)转型期农村信用现状令人担忧9近年来,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目标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在我国各地逐步展开。积极推动建立电子化的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系统

4、,积极推动小额信贷的发放,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农户贷款信用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信用环境有所改善。然而,由于传统乡村的信任半径较狭窄,农户的信任难以扩展到熟人圈子以外。这就是我们调研中发现的“正规的农村信贷市场违约率反而高于民间借贷市场违约率”这种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转型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化的信用关系难以普遍建立,加之转型中由于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导致社会转型中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社会网络结构的缺失,使得社会资本存量下降,导致现代社会信用制度在农村地区的缺失和滞后,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服务于“三农”的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

5、产质量远不如城市金融机构。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职能部门定位不准确在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政府的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和监管行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需要财政、司法、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会计、评估等中介机构的积极配合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在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政府深度介入,虽然能推动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但也会留下不少隐患,如政府如果出资建立征信公司,将预留较大寻租空间,将来改制也是一大难题,并增加政府的负债。另一方面,政府干涉较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6、将步履维艰,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下的信用交易需要。(二)农村信用体系缺少法律保障9信用立法的目的是对守信者予以鼓励和保护,对失信者予以惩戒和打击,把各种信用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法律的力量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秩序。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相关政策和地方法规也存在空白,农村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估、管理和运用等的法律依据不足。如个人征信系统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企业征信系统仍在沿用1999年出台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没有相关法规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对政务信息公开和国家秘密的保护

7、,对企业信息的公开和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的公开和个人隐私等,也都没有明晰的界定,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征集面受到影响。(三)农村信用体系亟待完善完善发达的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将及时、有效披露信用信息,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征信机制不完善,信用信息征集难,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体系的构建。首先,农村信用及信用供给长期处于“量小零散”的状态,同时受数据采集难易程度、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与农村信用社发生信贷关系的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狭窄等因素制约,征集信息成本较高;其次,居民个人分散在工商、税务、电信等部

8、门的非银行信息仍末统一纳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