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ID:42828386

大小:28.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阜南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集体备课稿第六章第二十七课27.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阜南一初田银灵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基本内容;2、品析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析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2.教学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旷达超然的心境。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平凡的月光总能牵动文人的情思,或者

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之景,或者抒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念。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吟的同学可以与老师一道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的盈亏圆缺从不缺少文人雅士的慨叹,本文《记承天寺夜游》也是一篇诵月佳作,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乘着一千多年前的月光,一起来一场承天寺夜游吧!总x页第1页阜南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集体备课稿第六章第二十七课(二)承天寺、苏轼其人1.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

3、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2.苏轼其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谥号“文忠”。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提示:结合课下注释在书上标出读音与停顿;听读中可跟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全文,体悟作

4、者感情。);2.生读课文(自读、个别读);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四)合作译文,走近文本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虚词;2.组内互译、展示成果、同组补充的形式翻译文章;3.以“你读到了什么”的方式让学生尝试作答,了解学生对于文章总x页第1页阜南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集体备课稿第六章第二十七课的理解程度。可以设置以下三个问题:(1)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叙事要素)(2)结合文本,试想一下作者为什么夜游?“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可以推测这是一个月色溶溶的良夜。(3)结合文本,你体会到作者在夜游中

5、是怎样的心情?欣然(欣喜)——“念无与为乐者”(形单影只的遗憾)——“遂”“寻”(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从容、闲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孤独、落寞)(五)品析景语,复述画面1.赏析写景部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赏析:如修辞手法、词语等)赏析如下:比喻(本体、喻体);“积水空明”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为我

6、们营造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意境。2.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感受,试着用自己的话重现夜游之景。可采用如下句式: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x页第1页阜南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集体备课稿第六章第二十七课画面。(六)联系背景,体悟情感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为何只有苏轼能领略到其中的美?(闲)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作者之“闲”?(1)“入夜”即“解衣欲睡”;(2)见“月夜入户”便“欣然起行”;(3)“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能看得分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闲人

7、”二义(1)政务之“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政治上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被贬谪到黄州做着“有职无权”的闲职(自慰);(2)闲情雅致——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自嘲、自豪)。心情复杂: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七)拓展延伸,读懂苏轼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杭州西湖、惠州西湖、颍州西湖)(七)课堂小结总x页第1页阜南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集体备课稿第六章第二十七课

8、理文绪1.叙事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2.写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比喻、动静结合)3.抒怀赏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