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ID:42809514

大小:37.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孟子的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13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李峥2013050841033一、摘要:性善”和“仁政”构成了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性善”与“仁政”的有机统一意味着道德与政治在孟子思想中的高度统一。孟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道德与政治内在的复杂关系。二、关键词:孟子;道德;政治三、引言:儒家哲学在我国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孟子作为孔子的继承者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政治哲学中“性善”和“仁政”构成了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对于研究孟子政治哲学的研究对现代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

2、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四、正文:—、施仁政于民(一)制民之产孟子认为,仁政必须从恢复井田制为起点。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在井田制度之下,土地是禁止买卖和私有的。孟子提倡恢复井田制,意在坚持土地的国有,禁止土地私有化必然导致的土地兼并。破坏了井田制也就打破了平等,暴君和污吏必然会利用土地自由买卖的条件,进行土地兼并,从而造成普通民众走向贫困。人

3、民的产业主要指土地,它在国有制的情况下,由统治者配给,所以需要明君为民制产。让普通百姓拥有基本的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这样就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他们有了国家分配给的土地,就不会随意迁徙,当然有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因为赋税严重,所以孟子进一步提出“薄税敛:《孟子》提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还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给农民分了土地,如果横征暴敛的话,百姓生活依然无法得到保障,社会秩序依然不会稳定,“仁政”措施就会半途而废。所以,薄赋敛与“制民之产”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统一为前后相

4、继的完整的“仁政”经济政策。然而,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亲人赡养的人,“制民之产”与“薄赋敛”等仁政措施是没有意义的。这些人的生活问题不解决,社会秩序很难稳定,最终的理想社会依然无法建立。所以孟子针对这些人又对统治者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他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最穷困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弱势群体”,是社会保障的对象。一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是衡量这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重要依据。正是如此,孟子说1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一统天下的人,必须是施仁政的君王,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以保障这些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的生存。仁政的经济举措,是最终建立王道社会的物质前提。制民之产的道德意义也因此而表现出来。(二)使民为善在保障了民众最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再让他们接受伦理道德规范,他们就不会有抵触。当民众“憔悴于虐政”的时候,万乘之国的君主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另外,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君主开仓放赈,也是一项仁政措施,同样能够获得民心。(三)仁政无敌孟子反对诸侯之间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

6、兼并战争,关键在于战争的正义性问题。征讨的对象是一个不施仁政的暴君,他使自己国民陷入死亡的边缘,所以仁政之王救民于水火,自然能够得到敌国民众的支持,所以说“仁者无敌:然而,战争依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最好的办法是在自己国家内彻底实施仁政,对其他国家形成竞争力,正所谓r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二、爱民者为君孟子的“仁政学说”和“王道”理想,贯穿着“民贵君轻”的观点。贵民不等于民主,但它是现代民主意识的前提。中华民族之

7、所以能够接受西方的民主思想,民族精神中的贵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一)尊重人民的生命孟子从尊重人本身的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r这种关爱民众的悲悯,正是儒家理想主义者的仁爱之心。(二)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

8、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在人民、社稷和君主三者之间进行比较,人民是最尊贵的。没有人民就无所谓君主,得到民众的支持才能成为君主。就如同得到天子的青睐才能被列为诸侯,得到诸侯的喜欢才能被封为大夫一样。诸侯在大夫之上,天子在诸侯之上,而人民自然在天子之上。天子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而并非源自于天。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