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82847
大小:3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关于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容摘要: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套以“仁”为基础,以“仁民”为核心的思想,它强调稳定的政治秩序,突出“民”的主体地位,对当今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借鉴意义。学者们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仁政思想的内容、仁政思想的实质、仁政思想的来源与基础、仁政思想不被各国君主接受的原因以及仁政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这儿方面。本文将从这儿个方面对研究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并最终给出总结和作者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对今后研究孟子仁政思想的学者有所启发。关键词:仁政思想仁民性善论治国理念启示一、引言孟子的仁政思想继承于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一套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理论体系。
2、孟子的仁政思想无论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整个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都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仁政思想的内容、仁政思想的实质、仁政思想的来源与某础、仁政思想不被各国君主接受的原因以及仁政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这几方面。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研究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献进行冋顾与归纳,以供研究孟子仁政思想的学者们作进一步的参考。二、文献内容回顾1、仁政思想的内容在各篇学术专著中,许多学者对仁政思想的内容作了概括,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将仁政思想更加系统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有的学者把仁
3、政思想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主张先义后利,加强修养,积极进取。二、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三、认为忧民之忧,勤政爱民是“劳心者治人”的前提。四、主张使民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民有恒产而有恒心。五、主张“取于民而有制”,量力负担,根据国家需要合理调控税收。1有的学者从经济和政治两方而来概括仁政思想的内容,认为在经济上,孟子主张“制民Z产”、“改革井[□制”和“轻刑薄税”。在政治上,孟子主张“与民张立环・《V孟子〉的尺本、仁政思想及其启示》第2・3页同乐”、“尊贤使能”、“限制君权”和“反对兼并战争”。2还有部分学
4、者认为仁政思想可分为人的实现和人伦秩序的实现两部分。人的实现和人伦秩序的实现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个人的实现在于存心、养心,人伦秩序的实现则在于政治教化。”32、仁政思想的实质要真正了解仁政思想,就必须了解仁政思想的实质,许多研究孟子仁政思想的学者都有对仁政思想的实质进行了探讨。在这一问题上,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学者认为“仁的内涵在于人伦,仁政追求的是一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秩序,追求的是人与秩序的双重实现”。"他们觉得“仁政”就是以“仁”来止人,是使作为人的本性之仁得以实现出来的政治。而另一类学者认为“孟子提倡实行仁政,其目的是为了君王能够保有自
5、己的国家,巩固自己的统治”5。孟子提出要让人民有足够的土地可以耕作,就是为了让人民有基本生存的条件,能够活下去,这样人民才不会反抗统治者。在孟子的仁政措施中有涉及到征税政策,但他明确表示,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统治者的根本利益要得到保证。另外,孟子认为,亲亲是比仁民更高层次的关系和原则,当两者冲突时,仁民让位于亲亲,其目的就是维护统治者自身的利益。在孟子所处的时代,诸侯纷争,孟子常常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推销自己的仁政思想,也“无非是用自己的'仁政'理想教导诸侯们怎样'得天下'、'王天下'罢了”6o3、仁政思想的来源与基础关于仁政思想的来源与基础,很多学者
6、都做了详细研究,概括起来可从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纵的方面來说,许多学者认为孟子仁政的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口不但仁政思想来源于孔子的“仁”的思想,而R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也是从孔子的思想中发展而来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首次系统的提出人性理论学说一一,性善论,它是“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7敏良良晶东敏志明明忠志志谭毕毕黄王谭234567《孟子“仁政"学说与现代小康社会》第1-2页《人与人的实现一一试论孟子的“仁政”思想》第4页《人与人的实现一一试论孟子的“仁政”思想》第1页《简析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第1页《浅论孟子“仁政”
7、理想中“民”的地位》第1页《孟子“仁政"学说与现代小康社会》第1页从横的方而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从他的人性理论发展而来”8,孟子提倡“性善论”,他认为人都有不忍人Z心,而这个不忍Z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4、仁政思想不被各国君主接受的原因孟子为了传播自己的仁政思想,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然而,尽管他费尽苦心,仍然没有一位国君愿意听从他的治国理念,愿意接受他的仁政思想。对于这一现象,许多学者都探究了其中的原因。其实,“得乎丘民为天子”,这样简单的道理,各诸侯国君不会不明白,许多国君也遵照此道理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