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ID:42684209

大小:687.5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20

上传者:U-2441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_第1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_第2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_第3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_第4页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1.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2.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大题:一、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开始形成,于是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商品生产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再随着交换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便产生了。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货币的本质(辨析)1、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①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②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3、货币能够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三.货币职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一)价值尺度定义: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就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特点:可以是观念形态的货币(二)流通手段定义: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特点:①必须是现实的②可以是不足值的(三)贮藏手段定义: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特点:①须是现实的。     ②必须是足值的,或是稳定代表价值的。(四)支付手段定义:货币在实现价值单方面转移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特点:货币价值是单方面运动。作用: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五)世界货币定义:当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上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就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特点:①在铸币流通情况下:直接以重量计算的贵金属。②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条件下:国际公认的币值相对稳定的硬通货四.货币制度的要素(基本内容) ①规定货币币材;(货币制度的基础)②确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及金属重量)③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④建立准备制度。作用: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作为国际支付准备金。五.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1.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4.货币供应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供应过多或过少必然危及经济正常运行。5.货币供应增长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通过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第一章信用与信用形式名词1.信用: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特殊形式。2.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3.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实际相联系的信用。4.直接信用:借贷双方不经中介机构直接融通资金。特征:借方直接发行信用工具进行融资,借贷双方直接联系。5.间接信用:间接信用——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媒介的资金融通。特征:金融中介发行信用工具,使贷者资金流向借者,借贷双方不发生直接联系大题一.信用的特征①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有二:一是偿还本金,二是要支付利息。②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是在没有放弃所有权的情况下,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二.信用工具的特征第一、返还性——债权人按凭证记载偿还债务的时间,到期收回债权金额。第二、流动性——信用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第三、收益性——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者带来收益。第四、风险性——本金和预期收益的安全保证程度。 三.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局限性特点1、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2、商业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周期相一致。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也存在局限性四.银行信用的特点1.具有广泛性,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2.是一种间接信用第一章利息与利息率名词1.利息:利息是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2.利息率:是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之比。3.利率的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金融资产的交易利率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形成多样化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竞争利率机制。大题一.利息的本质(一)利息是利润的转化形态。(二)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三)利息反映所处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二.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应包括哪些内容?结合实际谈一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内涵:①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②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③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应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④政府和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我国利率市场化(一)利率市场化的客观必要性1、利率市场化是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条件。2、利率市场化是完善间接调控体系的重要条件,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资金商品化和融资市场化。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的转变。5、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于金融市场发展。利率市场化调整的杠杆功能发挥有限。利率水平调整的主动性不够。利率市场化的传导机制不够通畅。(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三)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1、宏观经济基本稳定。2、金融监管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3、金融市场逐渐完善,市场资金相对宽松。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5、企业、银行、居民对于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不断增强三.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一)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二)供求和竞争对利率的影响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下跌。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上升。(三)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因素由于货币资本需求增加而货币供给减少,会使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到最高限。(四)物价对利率的影响1.利率是政府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的手段。2.确定利率水平必须考虑物价的变动。利率与物价具有同方向运动趋势。3.有通货膨胀预期时,银行会提高利率。(五)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资金供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利率。(六)国际利率水平对利率的影响国际利率水平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资金供求状况,进而影响利率。(七)利率期限与结构(八)银行经营成本(九)其他因素借款风险国际协议利率管理习惯和法律传统四.论述利率的作用(一)利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存款利率↑——存款人收益↑——集中闲置货币↑———借贷资本规模↑——经济发展↑(二)利率对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在投量上:利率水平↑——企业经营成本↑——企业收益率↓——投资规模↓  在投向上:差别利率↑——信贷资金流向↓——部门投资规模↓———产业规模合理——经济协调发展(三)利率对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1、利息影响利润,对企业形成压力,促使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通过差别利率扶优限劣,提高全社会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四)利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1、调节货币供应量2、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提高利率→存款增加→减少需求降低利率→存款减少→需求增加 降低利率→减少贷款成本→生产发展→增加供应第五章商业银行名词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能够吸收公共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多种业务的金融企业。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一)商业银行具有企业性质1、银行具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2、银行的业务活动处于再生产过程之中,是实现资本循环的必要环节。3、银行的经营目标也是取得利润收入,同样受利润平均化规律的支配。4、银行的利润也是来源于剩余价值。(二)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1、经营对象特殊。不经营普通商品,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2、活动领域特殊。其活动处于货币信用领域,通过货币信用业务同其他企业发生广泛联系,并取得利润收入。3、对于经济影响程度特殊。银行与社会各部门联系密切,对整个经济运行及其发展有重要影响。职能(一)充当信用中介(最基本的职能)充当信用中介是指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充当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媒介(二)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即把社会各阶层的用于消费支出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生产的资本。(三)充当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为企业之间办理各种与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货币收付业务。(四)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二.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一)盈利性即作为企业,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二)安全性是银行资产避免风险损失。(三)流动性保持资产流动性,即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应付日常提现需要。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联系:1、安全性是前提。2、流动性是条件。3、盈利性是目的。区别:1、盈利性与安全性呈反方向变化。三、盈利性与流动性呈反方向变化。3、安全性与流动性呈同方向变化。三.资产,负债,中间业务都包括哪些内容负债业务含义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分为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三大类。资产业务含义是商业银行将其形成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中间业务含义是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分为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同业往来代客买卖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其他新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第六章中央银行名词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带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性质:1.是代表政府监督管理金融活动的特殊机构。2.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而是按照有偿信用原则向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通融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3.中央银行还以所拥有的经济力量来对金融领域以及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控制和调节。4.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所制定的货币政策,使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趋于均衡。5.中央银行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职能:(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拥有货币发行特权,统一全国货币发行,通过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地位处于商业银行之上。即主要只同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集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提供信用。1、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2、组织全国银行间清算3、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人(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构,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二.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有哪些?(一)不经营一般银行的业务(二)不以盈利为目的。(三)不支付存款利息。(四)资产具有较大流动性。(五)业务活动公开化。三.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基本内容资产业务:1.再贴现和再贷款。2.对政府的贷款。3.金银,外汇储备业务。4.证券买卖业务。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业务。2.代理国库业务。3.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第七章金融市场名词:金融市场:广义:是通过金融工具交易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与行为的总和。狭义:就是指证券市场。资本市场: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实现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具体说,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一.金融市场要素1.交易对象——货币资金2.交易工具——金融交易的凭证3.交易主体——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4.交易价格——即交易对象(货币资金)的价格5.交易组织系统二.金融市场的功能能表现在哪几方面(一)配置资源的功能(二)资本积累功能(三)调节经济功能(四)反映经济功能三.普通股和优先股筹资的利弊。普通股优点:1.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金具有永久性,可以在公司存续期间自主安排使用。2.无固定的股利负担,也没有还本的压力。3.通股筹集的股本,代表资金实力,是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4.发行后可以申请上市,提高股票流动性,增强公司的投资能力,也有利于股东财富的增值。缺点:①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②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分散公司的控股权。③增发新股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收益,引发股价下跌。④股票上市后须定期公布财务状况,保密性差,股票交易也容易被人为操纵。优先股优点:1.优先股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长期权益资金,无到期日,无须偿还,资金成本相对固定。2.可以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和举债能力。3.发行优先股票不会分散股东的控股权。缺点:1.资金成本仍高于债券,2.发行量过大会因股息固定而带来财务负担。四.普通股和优先股各自的特点。1.普通股股息收益随利润而变动,优先股股息固定2.普通股有权参与经营管理,优先股无权参与经营管理3.普通股有优先认股权,优先股无优先认股权4.普通股破产后求偿权在优先股之后5.普通股股息分配在优先股之后第八章国际收支与外汇名词: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记录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国际收支项目及金额的统计报表。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折算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对国内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原因:1.经济周期的影响在本国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是不同的,对外的供给与需求以及资本的流动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国际收支的平衡。2.经济结构的影响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缘于国内经济结构与国际经济结构产生相对变化而出现的不协调,具体包括产品供求结构的失调和要素价格结构的失调2种类型。3.货币失衡的影响(结合笔记)4.汇率变动的影响(结合笔记)5.偶发原因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国内及主要贸易伙伴国政局动荡经济突发事件(国际经济关系破裂)严重自然灾害战争影响:(一)持续逆差:1.导致本币贬值逆差→外汇市场供小于求→本币贬值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货币信用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影响本国发展经济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2.外汇储备流失逆差→本币贬值压力↑→若要维持汇率稳定,就须动用外汇储备→储备的流失意味着本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国际清偿能力下降,损害本国在国际上的声誉。3.冲击民族工业需求替代→对本国产品需求不足→失业↑。4.引发债务危机持续性逆差→外债不断增加→货币国际信誉下降→易引发债务危机→信用能力下降→应急支付能力不足。(二)持续顺差1.导致本币升值,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顺差→外汇市场供过于求→本币升值→出口减少→失业率↑→经济下滑本币升值→诱使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涌入→冲击金融市场→引发金融动荡2.通胀压力增大顺差→本币升值压力↑→若要维持汇率稳定,就须增加外汇储备→投放本国货币增加→通胀的压力增大。3.导致国际摩擦。顺差→贸易伙伴逆差→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引起国际纠纷和摩擦。4.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国际收支平衡追求的一般目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顺差。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一般包括哪些方面?(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减政府开支和升降税率改变总需求,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逆差→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抑制社会总需求→对外需求水平↓→进口↓。顺差→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率→扩张社会总需求→对外需求水平↑→进口↑。(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供给量,改变利率,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逆差→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利率↑→外资流入。顺差→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利率↓→资金流出。(3)汇率政策汇率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汇率(通常情况下是对汇率制度的调整),改变国内外支出结构,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逆差→干预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或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本币贬值→出口↑,进口↓。顺差→干预外汇市场(卖出外汇)或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本币升值→出口↓,进口↑。(4)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运用黄金外汇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国际收支失衡所形成的外汇供求缺口,保持汇率的稳定,以缓冲外部失衡对国内经济的冲击(5)直接管制贸易管制→对进口商品实行许可证制度和配额制度等办法→直接限制进口。外汇管制→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等办法→通过控制外汇的使用来控制进口。三.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经济状况经济增长→外资流入→外汇供给↑→本币升值2.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外汇供给↑→本币升值3.货币流通通货膨胀→出口↓→外汇供给↓→本币贬值4.利率水平利率↑→外资流入→外汇供给↑→本币升值5.其他因素政治、政府政策、外汇管制、心理预期、金融投机等因素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贸易和国际收支本币升值→出口↓→逆差2.资本流动本币升值/贬值→资本流入/流出3.国际储备存量影响:储备货币贬值→实际价值↓增量影响:本币升值→出口↓→储备↓4.物价水平本币贬值→出口↑→国内供给↓→通涨5.国际债务债务货币升值/贬值→债务负担↑/↓6.国际经济和金融关系汇率变动→世界财富再分配,国际金融秩序混乱,国际投机猖獗。五.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一)国际压力1.美,日,欧盟的压力。2.油价、铁矿石等持续高位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加大。3.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持有。(二)国内压力1.经济快速增长。2.外贸连年顺差和外资流入。3.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占款居高不下。4.1994——2004人民币汇率10年没有调整,而中国经济和国力已发生巨大变化。5.面临短期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市场预期改变本外币供求居民:在升值预期下,为规避风险以美元换人民币、个人收入汇回等方式调整资产结构房市、股市持续上涨导致外汇大量汇回投资外汇储蓄减少企业:为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以提前收款、推迟付款方式进行货币资产的调整外资企业减少投资收益汇回人民币汇率升值利弊分析积极影响:1、有利于中国进口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9、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不利影响:1、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压力2、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3、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4、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5、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将会受到直接冲击6、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六.人名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主动性、可控性、渐进行改革的核心目的:1.放弃单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3.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4.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条件。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加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率由1:8.2765元改为1:8.11,升值2%。◆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第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进一步减少外汇管制,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稳步可控的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预警体系,严厉查处外汇违法违规问题。汇率水平参考一篮货币来调节:主要参考的一篮子货币美元、欧元、日元、韩元七:我国外汇储备问题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1、国际收支顺差。(出口大于进口)。2、买入外汇。这主要是政府为干预外汇市场而进行的。3、出卖黄金储备;4、外国投资流入本国;5、本国对外举借外债;6、短期资本流入,主要是投机资本流入。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1、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是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2、经常项目保持较大顺差,为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3、资本和金融项目不断增长,成为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重要来源。4、国际游资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增加中国外汇储备中国保持高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一)保持高外汇储备的好处1、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促进经济正常发展。2、有利于维护国际声誉,增强吸引外商投资和对外融资能力。一是有利于外商利润汇回本国,一国的外汇储备充足,能增加外商的安全感,增加对东道国注入资本。二是外汇储备充足,表明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债信程度极大提高。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融资,发展中国经济3、有利于政府稳定人民币汇率当一国汇率在外汇市场上下跌造成对其货币的国际信誉或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后果时,国家可以动用外汇储备购进本币,支持本国汇率上升和稳定。4、增强抗击经济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引起资本大量外逃时,需要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向国外支付,抵销不利影响。5、有利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二)高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弊端1、增加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2、本币升值压力加大,不利于对外贸易。3、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和基础货币投放扩大,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运用效用。4、降低了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5、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大了外汇储备风险。6、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优惠贷款。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平衡名词:1.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一国经济中用于交易和投资的货币总量。2.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3.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4.货币供求均衡:也叫货币均衡,是指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一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在货币供应形成过程中,简述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派生存款而创造信用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1、通过调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2、通过控制现金发行数量,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其他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1、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直接程度受制于货币需求。2、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受制于社会信贷资金需求3、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影响货币供给三.如何认识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是在财政收支不平衡,出现赤字的时候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1、向社会公众借款。(借款方式为政府出售债券)当公众用闲置资金购买政府债券时,只发生货币量的转移,不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当公众运用生产和生活必需的资金购买政府债券时,会造成因生活和生产所需货币不足而增加从银行的借款需求,并导致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则会使货币供应量扩大。2、向银行部门借款(1)财政向商业银行借款(借款方式为政府出售债券)当商业银行用闲置资金购买证券时,不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增加。当商业银行需要从中央银行借款去购买国债时,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2)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会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四.简述社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相互联系。①社会总供给决定了货币需求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应量。①币供给形成社会总需求④社会总需求客观上要求社会总供给与其保持平衡。货币均衡的最主要标志:物价稳定第十章通货膨胀名词:1.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2.通货紧缩:是货币供应量低于货币需求量,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商品流通阻滞,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一.按原因分类的通货膨胀类型1.需求拉上型:是指总需求(物资和劳务)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原因:货币供给的扩张,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2.成本推动型:在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物价上涨原因:工资推动,利润推动,垄断价格协议等垄断因素引起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3.结构型: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平衡条件下,由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供求失衡而引发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一、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采用扩大财政支出的办法,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出现财政赤字。为弥补赤字而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大部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二、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信用的扩张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生产和流通的需要量,从而出现通货膨胀。三、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往往导致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过大,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而经济高速增长,往往带来结构失衡,也是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原因。四、外债与通货膨胀大量举借外债,会增加国家还本付息的负担,造成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五、国外通货膨胀与国内通货膨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可以通过种种途径,由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价格途径、需求途径、国际收支途径、示范作用途径)三.通货膨胀的后果。通货膨胀初期,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1.增加政府开支,扩大了生产资料需求2.减少税收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环境,也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3.消费信贷的增加也扩大了消费需求4.企业囤积居奇,增加库存,扩大了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通货膨胀发展后:对社会再分配、生产、流通、财政金融具有破坏性影响。(一)通货膨胀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二)破坏正常的生产和商品流通(三)通货膨胀导致金融领域混乱,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四)通货膨胀损害政府威信,导致政局不稳四.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一)实行紧缩政策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利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道义上的劝告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压缩支出——消减政府支出、压缩公共工程支出提高个人所得税,减少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以降低消费支出(二)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强制性做法:政府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物价和工资上升率的限度,自愿性做法:政府用劝导的方法使劳资双方自愿控制价格和工资的变动。(三)实施供应政策刺激生产增长以增加商品供应(四)发行国债减少财政等中央银行的贷款或透支,切断财政赤字与纸币发行的联系。(五)保持经济低速增长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投资增长速度(六)进行货币改革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增强居民对货币的信任,恢复货币的职能(七)国际紧缩政策五.通货紧缩的原因,后果及对策原因:(一)宏观经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形成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和过多的无效供给(三)经济政策过渡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四)心理预期社会投资和消费预期下降,会导致投资和消费行为的减少,使有效需求下降(五)国际经济后果:1.最直接的后果是:商品销售困难,库存积压,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物价下降。2.可以引起收入的再分配。3.促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活跃4.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进一步加深通货,形成恶性循环。5.导致银行贷款难以归还,银行不良债权增加,容易引起恐慌心理,出现挤兑,导致银行倒闭。对策:1.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降低本国货币汇率,促进出口增加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消费需求第十一章货币政策名词: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措施和手段一.简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货币政策终极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和信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一)稳定物价就是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把物价波动控制在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承受的幅度内。(二)充分就业一般认为要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三)经济增长一般是保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持续增长。(四)国际收支的平衡一般的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略有顺差或逆差。四大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第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第二、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第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第四、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第五、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第六、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一.一般性信用控制工具调节信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一)法定存款准备率原理:法定准备金↑货币乘数↓,超额准备↓,利率↑信贷规模↓ 货币供应量↓物价↓,经济增长↓,失业率↑优点:1.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2.即使法定准备率维持不变,也会发挥控制信用规模的作用。3.以法律形式规定,有利于约束商业银行的行为缺点:1.缺乏弹性,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易频繁调整,不易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2.存款准备金率世界范围内有降低趋势,不利于将其作为主要手段。(二)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贷款的数量,从而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一种政策措施。原理:再贴现率↑商行借款成本↑,市场利率↑从央行借款↓,超额准备↓贷款↓,投资↓货币供应量↓物价↓经济增长↓失业率↑优点:1.可以使央行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2.可以体现中央银行政策意图缺点:1.缺乏灵活性2.缺乏主动性3.作用大小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影响4.告示作用具有局限性(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原理基本原理是:买入证券——投放货币卖出证券——回笼货币优点:1具有主动性   2具有灵活准确性   3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   4操作过程迅速   5可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缺点:1政策意图的告示性比较弱2依赖于发达的金融市场3需要商业银行和公众的配合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共同点:◐1、调控目标是统一的,都是被实现本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2、实施的部门都是为社会提供资金的部门,其执行结果都体现得货币收支行为。◐3、都是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管理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管理财政收支,、社会总需求都有重大影响。◐4、两种货币收支之间存在着结合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同的◐1、政策工具不同。◐2、资金使用方式和范围不同。◐3、作用过程不同。◐4、政策时滞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