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82217
大小:82.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0
《董仲舒的新儒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董仲舒的新儒学 (1)必记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2)巧记方法 内容本质作用特点一统二独权神授,三纲五常为美德文化专制主流、正统外儒内法 (3)警示和认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同时也有封建迷信落后的一面,应当科学的
2、区别对待。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措施: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
3、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 (3)思想主张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5)评价
4、和认识 主张评价认识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①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家思想加以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②对新儒学思想要辩证对待,认识其积极性和消极性,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 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三纲五常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但是“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应该弘扬,
5、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3.汉武帝尊儒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1)原因 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2)措施 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3)影响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6、4.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 4.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7、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答案:D 辨析:抓住题干:由“百家”到“独尊”的本质是一种专制。故答案为D。 例二: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辨析:本体主要考查对“天人感应”学说历史作用的理解。“天人感应”一方面强化了皇权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又借神对皇权有了一定的约束。故答案为D。 例三: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
8、义,即( ) A.君权神授 B.独尊儒术 C.人定胜天 D.实行“仁政” 答案:A 辨析:解答此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