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63267
大小:137.5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9
《历史-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霞浦一中2017届高三半期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屮国古代,封建制Z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A.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将屮
2、国的某一制度称为“消极的民主化”,认为这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耍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它打破了贵族的垄断和私人的关系,使被统治者在专制国家趋向平等。这一制度应是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制度D.科举制度3.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口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B.
3、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4.六艺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屮礼、乐是六艺教育的核心。这反映了六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5.两宋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是,军事上的弱宋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气节的时代。史料记载:崖山之役,“后宫诸臣,从死者众……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宋时形成“崇尚气节”的风尚,表明当时A.完善科举重文轻武B.积贫积弱立志振兴
4、C.结朿分裂强干弱枝D.程朱理学影响至深6.蒋廷蔽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战争不能避免的根本原因是A.欧美崛起,需要广阔商品市场B.闭关锁国,中国危机四伏C.禁烟运动,影响英国在华利益D.专制统治,中国落后于西方1.“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
5、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A.军事准备不足B.政治经验短缺C.思想理论肤浅D.经济基础薄弱2.“(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FI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机鼾不安的现象。”近代航运事业兴起后,“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材料从本质上说明A.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不堪B.社会转型发展伴随着部分群体的痛苦C.近代航运业夺利于民,洋务运动有局限D.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不利
6、于近代化3.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屮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吋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C.屮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4.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屮国市场D.造成中国口然经济解体年平均数25000002000000150
7、00001000000209(h10616644161■8824951■115000000□___■_时间1838-1842184348471S48-1852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収位:镑1.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B.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锐减D.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2.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
8、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3.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來”,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吋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屮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4.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确立了“持久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