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共写材料

同读共写材料

ID:42649035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同读共写材料_第1页
同读共写材料_第2页
同读共写材料_第3页
同读共写材料_第4页
同读共写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读共写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读共写材料南乐县城关镇中学中霞云1•语文是什么?有人考证这门课程定名的由來,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其实,说“文”是指“文字”,不可能是指一个个分散的字,它必然少不了“文章”;说它是指“文章”,写文章则离不开文字;说“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这书面语当然离不开文字和文章。2.学生应该具备基木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索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面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我们必须注重学生

2、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的某一个方面。3.怎样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冇重要的影响。4.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口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口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

3、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5•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6.朗读的廿标要求在各学段的表述分别是怎样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止确、流利、有感情地阴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冇感情地朗读课文;笫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语文标准》怎样对待阅读分析呢?过去段的训练容易把我们的教学引向繁琐分析的桎梏中,

4、它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门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段落及其概念,我们是不可能完全冋避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语文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如何对待知识的问题?在语文知识的要求和表述方面,《语文标准》确有较大变化。其指导思想是,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而转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而语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可能获得发展

5、,这就是在总口标屮提出“形成良好的语感”的初衷。因此,课程阶段口标尽可能将知识要求转换成能力要求來表述。9•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口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口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冇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10、“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精心创设交际情境。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语文标准》在“教学建议”屮指出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6、:第一,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第二,重视在F1常生活中实践。11、怎样赏析“日月Z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简析:此四句作者借助奇特的想彖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I■専大胸怀。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写的是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12、怎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此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才显得宽阔;“风止”才有悬空的态势。后人有此联下句化出“一帆风顺”这一成语。13、怎样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一壬湾《次北固山下》简析:此联既写景又点

7、明了吋令。写白日和黑役的交替以及新年和门年的交替,出此我们口J以联想到新的事物即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即将到來驱走黑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14、怎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简析:此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作者用这两种具有春天象征性的小动物,写出了春天给人们带來了生机勃勃的感觉。15、怎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简析:此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朝时人们冇骑马游春的习

8、俗。马在浅草地上走的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氏了,眼前-片蛇紫嫣红,使人口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16、怎样赏析“老骥伏栃,志在T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