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第19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1~3题和第6~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建立空间观念,学会求长
2、方体的总棱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过程。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体)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入手,从平面到立体,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直观认识,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整体认识长方
3、体的面、棱、顶点。(1)认识长方体的面。师: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生: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2)认识长方体的棱。师: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设计意图: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切、看、摸,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在操作中直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为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作准备】2.出示例1。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学生汇报探究结果。(1)长方体有 6
4、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或正方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长方体有 12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棱 (6)长方体有 8 个顶点。 总结:通过大家的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了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出示例2。师:拿出学具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做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
5、的长度怎么样?师:我想知道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指名说说。想一想:(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课件出示几个不同的长方体)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展示作品并观察,师生点评。四、课堂总结,梳理提升。这节课
6、,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了解到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相等。还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掌握了求长方体的总棱长的公式:总棱长=(长+宽+高)×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
7、,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