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定理》教案

《余弦定理》教案

ID:42596669

大小:1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8

《余弦定理》教案_第1页
《余弦定理》教案_第2页
《余弦定理》教案_第3页
《余弦定理》教案_第4页
《余弦定理》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弦定理》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余弦定理一、教材分析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也是初中“勾股定理”内容的直接延拓,它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的第二节课,其主要任务是引入并证明余弦定理,以及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边一夹角”“三边”的解三角形问题。余弦定理的学习有充分的基础,初中的勾股定理、必修一中的向量知识、上一课时的正弦定理都是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其次,余弦定理在高中

2、解三角形问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各种解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余弦定理也经常运用于空间几何中,所以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余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变形;2.掌握余弦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3.熟练余弦定理及其变形的顺用与逆用,并能解决“两边及其夹角”、“三边”问题。4.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过渡,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及其证明过程.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对于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和三个内角,如果给定其中的三个独立条件,那么就可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它边长

3、或内角。问题1:对于一个三角形,给定其中三个独立条件的情况有哪几种?问题2:在以上几种情况中,哪些比较适合用正弦定理来求解?问题3:在△ABC中,已知AC=5,BC=8,C=60°,求边AB的长.<法1>:<法2>:问题4:在△ABC中,已知AC=b,BC=a,以及角C,求边AB的长c.1.构建模型,解决问题.<法1>:(构造直角三角形)图2如图2,过点A作垂线交BC于点D,则|AD|=|AC|sinC,|CD|=|AC|cosC,|BD|=|BC|-|CD|=|BC|-|AC|cosC,所以,.图3<法2>:(向量方法)如图3,因为,图4所以,即.<法3>:(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如图4所示的

4、直角坐标系,则A(|AC|cosC,|AC|sinC),B(|BC|,0),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所以,.活动评价:师生共同评价板演.2.追踪成果,提出猜想.师:回顾刚刚解决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得到结论:在△ABC中,a,b,c是角A,B,C的对边长,则有成立.类似的还有其他等式,,.正弦定理反映的是三角形中边长与角度之间的一种数量关系,因为与正弦有关,就称为正弦定理;而上面等式中都与余弦有关,就叫做余弦定理.问题5:刚才问题的解题过程是否可以作为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设计意图:作为定理要经过严格的证明,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学生活动:经过思考得出,若把解法一作为定理的证明过程

5、,需要对角C进行分类讨论,即分角C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进行证明;第二种和第三种解法可以作为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教师总结:证明余弦定理,就是证明一个等式.而在证明等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般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还可以构造向量等式,然后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将其数量化;还可以建立直角坐标系,借助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解决,等等.1.探幽入微,深化理解.问题6:刚刚认识了余弦定理这个“新朋友”,看一看它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是边长a、b、c的轮换式,同时等式右边的角与等式左边的边相对应;等式右边有点象完全平方,等等.教师总结:我们在观察一个等式时,就如同观察一个人一样,先从远处

6、看,然后再近处看,先从外表再到内心深处.观察等式时,先从整体(比如轮换)再到局部(比如等式左右边角的对称),从一般到特殊,或者从特殊到一般(比如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问题7:我们为什么要学余弦定理,学它有什么用?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余弦定理的必要性.同时又可以得到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三角形所满足的条件,以及余弦定理的各种变形.让学生体会在使用公式或定理时,不但要会“正向使用”还要学会“逆向使用”.学生活动:解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夹角的三角形;如果已知三边,可以求角,进而解出三角形,即.2.学以致用,拓展延伸.练习:1.在△ABC中,若a=3,b=5,c=

7、7,求角C.2.(1)在△ABC中,若,解这个三角形.(2)在△ABC中,,求a.学生活动:练习后相互交流得出,解答题1时,利用的是余弦定理的变形形式;而题2既可以利用正弦定理,也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解决.思考: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呢?你能用正弦定理证明余弦定理,用余弦定理证明正弦定理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