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94451
大小:1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8
《新课程理论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科学。2、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环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互助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的成分,但他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预测和评价、监
2、视和分析、检验、反思。3、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1)有助于我们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的理解(2)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3)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可以为我们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4、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及其主要经典著作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桑代克又出版了《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定。20世纪50年
3、代----80年代。教育心理学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
4、异性。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构建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构建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环境的相互作
5、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3、影响发展的四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ie,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
6、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的时期:(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7)创造性对停滞(成年中期);(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埃里克森认为,与其对不良人格防微杜渐,不如积极培养健全人格:从婴儿开始,依次培养信赖
7、的人格,发展主动的人格,激励勤奋的人格,发展安全的同一性,发展亲切近人的人格,提供享受完整人生的环境。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论的教育价值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差异的主要表现:(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2)冲动型与沉思型;(3)整体性与系列性2、教育含义: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