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76417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8
《高二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习题):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课时作业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莖课时作业》》在学生用M屮.此內券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过:“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解析:选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思想是纯主观的活动,“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因此,“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故答案选A。2・“辽宁号”航空母舰是在前苏联“瓦良格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凝聚了屮国舰船
2、人的智慧和心血。从引进到改造,“辽宁号”在防空武器、电子设备、舰载机配备等方面均有了不小的创新。这说明()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③树立雄心壮志是实现梦想的基础和前提④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主观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A。要实现梦想需要脚踏实地,③错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在于造福于民,④说法错误。故选A。3.2014年5月15R,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表示,“大气十条”岀台以来,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出台配套政策,强化专项执法,启
3、动应急联动、动员群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了好的开端。这体现了实践具有()①客观物质性②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国务院出台“大气十条”,各地出台配套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治理污染,体现了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即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②符合题意。建立协作机制、启动应急联动、动员群众参与,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③符合题意。①材料体现不出。④不是实践的特点。4.下列观点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百遍,其义自见B.不入
4、虎穴,焉得虎子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D.路遥知马力,口久见人心解析:选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项与之相符。A项体现量变到一定程度能够引起质变,C项体现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项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均不合题意。5.2013年12月3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阳系外发现5颗行星,它们的大气层中都有水存在的迹象。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③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④实
5、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具有替代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选C。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阳系外发现有水存在迹象的行星,说明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也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正确。③干肢不符。实践手段对实践的主体来说仅仅是一种工具,④观点错误。3.漫画《不容置疑》中该领导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不容置疑A.实践是具有客观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只有客观事物才能自言其名解析:选C。漫画《不容置疑》中该领导把众人的看法当作检验认识真理
6、性的唯一标准,这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相背离,故答案选C。4.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解析:选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故答案选B。5.2014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
7、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学习贯彻向广度深度拓展,引导广犬党员干部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因为()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选B。“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体现的是发挥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以实现认识的目的,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干肢不符。二、非选择题6.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坚
8、持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治国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在长期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理论创新已经而且必将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我国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