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47058
大小:1.40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9-17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探讨及证候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论文编号学科分类号密级?Shan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硕士学位论文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探讨及证候规律研究ResearchontheathoenesisandsndromerincileofpgyppChaihuGuizhiGanianTanjgg研究生姓名:杜可可导师姓名:何丽清教授、职称学科:、专业名称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方向:经方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申请学位类型:学术学位二O一七年五月二十日山西中医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
2、声明本人郑重声明,独进行研究工作: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加7年匕月>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西中医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和借阅a本人授权山西中医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
3、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1":u论文导师签名i才可可:知丨^丨貧X?年艾月>曰中文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运用两方面,分别从理论和证候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求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和证候规律进行探索明析。方法: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检索方法,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尤其是古今医家对本方证病机的解释;再收集整理门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案例,对入选的案例分别按性别、年龄、症状、舌象、脉象、主治病症、药物使用频率及加减药物等
4、进行统计频次分析,以期从方证的角度发掘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证候规律。结果:(1)文献研究: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共检索收集到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的文献81篇,历代医家从六经、八纲、脏腑等不同角度论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观点:少阳病兼汗下津伤;兼表邪未解;兼水饮内结;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气郁为本、痰结为标;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其中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的观点被大部分医家所认同,其次为少阳病兼津伤。(2)临床研究: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所收集柴胡桂枝干姜汤证85例医案中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9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②
5、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的年龄分布较为广泛,40-50岁患者最多,占28%。③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以口苦、纳差、口干为主要症状,出现频率分别为:44.7%、42.4%、36.5%,其他出现频率高的症状还有腹胀、咳嗽、便溏、心悸、汗出、痤疮、乳房包块。④舌象中,淡舌类占舌质统计总数的34.2%,苔白者占舌苔总数的47.1%,舌淡苔白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主要舌象。⑤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对应脉象,单一脉象以弦脉最多占69.6%,复合脉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沉细滑脉占37.1%。⑥加味药物统计中,共涉及13类,每味加味药出现10.04次,主要加味药类型为补虚、清热、活血化瘀
6、、利水渗湿类,排在加味药前三位的分别是茯苓、白术、姜半夏。结论:(1)文献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众说纷纭,有多种见解。在不同病机争议中,学者对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的观点最为认同,其次是少阳病兼汗下津伤。(2)临床研究:①从一般情况来看,柴胡桂枝干姜汤男女均适用,且不受患者年龄限制,但以中年女性为主。②从主治病证来看,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以脾胃系疾病多见,同时涉及心系、肺系、肝胆系及外科疾病。③就脉证而言,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主要症状有口苦、纳差、口干等;舌像以淡类舌、白苔为主要表现;脉象主要以弦、沉为主。④本方主要加味药物为茯苓、
7、白术、姜半夏、党参等,其中以白术、茯苓配伍率最高,主要用于治疗纳差、腹胀、便溏;主要加味药I类型为补虚、清热、利水渗湿类等。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方证;IIAbstractObjective:Thisgraduationthesisresearchtheoryandsyndromethroughtwoaspectsofliteratureandclinical,inordertoexploreChaihuGuizhiGanjiangTang’mechanismofpathogenesisandsyndromeprinciple.Methods
8、:First,thisgraduationthesisdiscussChaihuGuizhiGanjian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