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10334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6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教案(马娇娇)(21-22)诗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课题:“诗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常识及近体诗的格律。2、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在不同时期的诗体风格。3、使学牛形成对古诗的系统认知。教学重点:近体诗的格律。教学难点:近体诗讲究平仄的特点。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比第七单元的诗歌,引出古诗、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与联系。二、讲授新课1、《北门》、《上邪》、《孤儿行》、《登高》、《无题》等诗歌对比,明确古诗、古体诗、近体诗的区别。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
2、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占体诗。乐府产生于汉代,本來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人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牛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消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
3、式。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吋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而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儿十、儿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
4、,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2、
5、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句数和字数方面的界同。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旬。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Z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甚么理论根据的。3、古体诗和近体诗在押韵方面的
6、异同。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近休诗只押平声韵。光是从这些韵口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人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罢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
7、读來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口呵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它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现代人写近休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
8、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4、古体诗为近体诗在对仗方面的界同。“对仗”又称“骈偶”,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II」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