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502064
大小:134.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6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典型曲线解读与突破教学难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应速度最适pHP1I反应速度最适温度图2温度“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典型曲线解读与突破教学难点策略舟山中学陈俊“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节内容,在新授教学时多数学生感到并不难,但通过曲线检测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却感到难度大增。很多曲线因坐标标注的不同,最终曲线绘制也不一样,这给学生的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同时学生对曲线的分析说明历届都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复习这一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曲线的分析提高学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少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而的相
2、关知识”的能力。一、典型曲线解读1.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在某一pH时,酶表现最大活力,该pll称为酶的最适pll,稍高或稍低最适pll,酶的活力就降低。各种酶的最适pH各不相同,一般酶的最适pH在4~8Z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口酶最适pll为1・9,朕蛋口酶的最适pll为&1,肝精氨酸酶的最适pll为9.0。酶的最适pll不是固定的,通帛受酶的浓度、底物的种类和浓度等影响。2•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曲线从图2可以看出,在一定条件下,酶在某一温度下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酶反应在0〜40°C内,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二,酶遇热易变性失去活性,升高到一定温度,酶将完全失去活性。这两个相反作用叠加在一起,共同影响了反应速度。与最适pH—样,最适温度也不是固定的,受底物的种类、作用时间等因素影响,通常植物酶的最适温度普遍高于动物。温度过人,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使酶不可恢复的丧失活力。0°C左右的低温会对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其空间结构,温度M升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上述两种因素,主耍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
4、响反应速度。3.酶促反应进程曲线所谓进程曲线是指酶促反应时间与产物生成量(或底物减少量)Z间的关系曲线,参见图3。它表明了酶促反应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进程曲线是在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下采用每进程曲线可以看出,曲线的起始部分在某一段时间范间隔一•定的时间测定产物生成量的方法,以酶促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产物生成量为纵坐标绘制而成的。从围内呈直线,其斜率代表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但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曲线的斜率不断卜•降,说明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反应速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底物浓度的降低
5、和产物浓度的增高致使逆反应加强等原因所至。4•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曲线忍速度最大反应速丿更在酶浓度,pll、温度等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如图4所示。在底物浓度很低时,反丿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骤加快,两者呈正比关系。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例加快,反应速底物浓度度增加的幅度不断卜'降。如杲继续加大底物浓度,图4反应速度不再増加。此时,无论底物浓度増加多大,反应速度也不再增加,说明酶已被底物所饱和。所有酶都有饱和现象,只是达到饱和时所需底物浓度各不相同而已。底物
6、浓度一般不会影响酶的活性,它们是通过改变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反应速度,这与pH和温度的影响不同。二、教学难点例析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解决酶曲线这类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对图3和图4两种曲线图衍生出的问题产生障碍。笔者在教学设计屮有一道例题,反馈情况不是很理想。例题下图a、b、c是酶促反应的相关曲线,已知图a是HQ酶催化II2O2实验,曲线a是在土豆片为4片,温度为35°C的条件下测得的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止确的是()①图a小要获得曲线2,则改变的条件可以是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②图a中要获得曲线2,则
7、改变的条件可以是降低土豆片的数量③图b中,底物浓度为x时,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是ClCu2+④从图c可知,该酶作用的底物是麦芽糖,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A.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③④本题信息量大,图中坐标含义各不相同,学生对上述图3和图4内容没有深刻理解往往会判断失谋。基于这个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时突出这类曲线的归纳和比较,设置了如下一系列基础问题,集中进行辨析。生成物的竝反应速度反应吋间底物浓度请表述图3中1、2、3三点时该化学反应的状况。请表述图3曲线是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若纵坐标改为底物的
8、剩余量,曲线如何变化?请在图3中绘制出酶量增加一倍时的变化曲线。请在图3中绘制出温度或pH改变后的变化曲线(原有曲线已处于最适条件下)。请表述图4曲线反应速度不再提高的原因。请在图4中绘制出酶量增加一倍时的变化曲线。请在图4屮绘制出温度或pH改变后的变化曲线(原有曲线已处于最适条件S)O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表述以及绘制,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容量,对图3和图4的坐标反映出的问题不再是单一化的理解。当然,在上述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依然会出现“卡机”,我们可采用变换提问角度的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