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情境中消极滞怠行为探究

教育情境中消极滞怠行为探究

ID:42479200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5

教育情境中消极滞怠行为探究_第1页
教育情境中消极滞怠行为探究_第2页
教育情境中消极滞怠行为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情境中消极滞怠行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肓満攬ED------------渭祖滞魚行为務奔◎广西师范学院杨玲“惩罚”是控制行为的常用方法,许多教师都认为“不罚不止”。但“罚”就一定能“止“吗?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不少老师反映说,不怕学生犯错误,就怕碰到那种犯了错后“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学生。这类学生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虚心接受”O每当他们犯错时,往往很快承认错误,甚者预先准备,一旦被老师发现有错,很快做出“深刻”检讨,并再时掏出检讨书,可一转眼老毛病又犯了,这就是所谓的“屡教不改"。这种消极行为滞怠现象,使学生在原有错误上滞留不前,没有半点起色•令教师十分头疼。对这类学生,罚也罚了,错了认了,可就

2、是“外物打灯笼•照男(照旧)”,没任何效果,老师最后只好摇头放弃教育。造成学生消扱行为滞怠的原因究竟逕什么?这种教育失效现象的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奥妙?一■“强化”一调控人类行为的杠杆“强化”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宜称:“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惰和我们本身祁是由奖励和惩罚的历史决定的"。有心理学家设什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者将一条狗带进实验室,那只殉内急,在实验室就地“方便”起来。实验者立马将狗从窗口扔出去以示惩戒。第二次,那只狗又被带进实验室。不幸的是,这次它又内.急憋不住而就地行起了“方便”O当实验者准备再次将它从窗口扔出去时,未等

3、动手,它早“知趣"地自己从窗口跳r出去。实验结论是:惩罚只能让狗知道犯错要受罚,但并不知道对的足什么。同样,在对人的行为研究方面,行为主义者更多地倾向于表扬而不是惩罚学生。他们认为如果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应对学生的正性行为予以“强化”。在斯金纳看来•人类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受“强化”规律制约。如果有机体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得到正强化物,那么它在今后发生的频率便会增加。强化有“正强化”(阳性强化、积极强化、给予奖励)和“负强化”(阴强化性、消极强化、撤消惩罚)之分。学生的某些积极行为如按时交作业得到教师表扬•这就是正强化过程。学生的某些行为如考试前生病,使得学生因

4、此可以逃避考试•于是生病这一行为得到负强化,以后凡是有考试学生就会找这样的借口,这是负强化过程。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通过强化物的控制有机体可以学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学会什么时候做和什么时候不做。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强化"。如教师表扬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家氏对孩于的礼貌行为予以鼓励等尊,这些都属于阳性强化。值得注恵的是,奖励和惩罚虽然是弟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必幼运用得当,否则教育效果可能适得只反c如老师在不知情的状况F,对弄虚作假所取得的好成绩予以表扬,就等于强化了这种不良倾向。难怪有一个班级会发生这样的怪事.班主任表扬了谁,谁的课

5、本、笔记什么的就会失踪,这和教师不当的评价有密切的关系。又比如,有些老师喜欢对上课故意捣蛋的学生予以当众点名,表面看是批评,实际是强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因为学生得到了他想要的“关注”。为了得到不断的“关注”■这样的捣乱行为会垂复发生。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明白并善用“强化”手段。当教师发现学生柱态度或行为方面岀了问题时.首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看看是不是由于教育因素造成了学生的消极行为反应。可以说,“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式学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有意无意的“强化”不无关系。•44•万方数据杨玲:教育情境中消极滞怠行为探究二“行为祈正-—应对教育悄

6、境中的消极行为滞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像说脏话、出口伤人,打架斗殴、说谎、课第违纪捣乱等等•往往是一种长久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行为主义主张使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这些坏习惯。下面就是苍于行为主义思想的几种行为娇正策略。策略之一:用新的反应方式代替旧反应,打破学生的消极行为链.行为主义学家格思里提出了一个训练学生良好行为的“不相容反应法"O所谓-不相容反应法",就是把引起不希望岀现行为的线索和与不希望出现的反应不相容(即不能与该反应同时出现)的反应结成对。简言之,就是用一种新的反应方式代替旧反应,打破学生原有的消极行为链,形成新的行为反应联结。例如,某人习慣一边看电史

7、一边吃东西,电视就成了吃东西的线索。若想克服一看电视就吃东西的坏毛病•可以在看电视时安排一些诸如画画、写字之类的事情,总之要让双手没有空闲,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视与吃东西的旧有联结就会破除,“看电视”就“吃东西”这种旧反应被新的反应如画画、写字所替代了。在这里,“吃东西r和“画画、写字”是不相容的。学校情境中使用“不相容反应法”.原理大致一样。例如,阅读和说话是不相容的。有的同学一上自然课就讲小话,要打破二者的联结,老师可以提岀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何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査资料,如果学生找到了他感兴趣的书籍•觉得自己增长了不少知识,那么一段吋间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