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复习总结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熟记文化常识1、【官职的任免升降】(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3)擢。提升官职⑷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⑹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
2、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2、古代地理【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
3、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淮左】淮水东面。【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被(讲义73)、属(讲义67、78)、见(讲义75)、伐、害等2、掌握句式:被动句(讲义92)、定语后置句(讲义94)3、背诵默写课文第三段4、了解屈原精神,积累写作素材5、本文出现的成语1)、怀瑾握瑜:语出《楚辞
4、•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2)、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3)、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4)、弹冠振衣:语出本文。整洁衣冠5)、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理解性默写】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
5、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5.—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o6.在《屈原列传节选》
6、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_例子进行了论证。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O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O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O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
7、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O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一、注音谗谄()靡()不毕见濯淖()滋垢()渣滓()嚼()然汶汶()稚()子枯槁()舗()其糟而啜其醯()温蟆()娴()于辞令属()草稿汨()罗上称帝皆()楚将屈勻()二、通假字:1、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
8、、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5、靡不毕见6、屈平既细7.厚币委质事楚8.嚼然泥而不滓者也9、被发行吟泽畔三、重点实词解释I、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7、上官大夫见而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