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07833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4
《公共外交的人民性特征及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确理解公共外交的人民性特征公共外交比官方外交更加重视情感因素,因为公共外交是直接与具体的“人民”打交道,而非与抽象的“国家”打交道。毫无疑问,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但如果一个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只考虑国家利益,忽视认知、情感和身份认同等因素,就会催生他国人民的负而情绪。官方外交由于各种礼仪和程序的限制,一般很难达到情感沟通的层次。公共外交则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情感沟通是其所长。情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不需要翻译的沟通工具,但要实现情感的沟通,首先需要开诚布公、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公共外交说到底是人民之间的
2、交往,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交友贵在真诚,公共外交也是如此。由于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人民对同一事件存在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这不应成为不同国家人民彼此隔阂、对立的理由。追求和平、和谐和合作是世界不同文明和国家的共同目标,我们相向而行,就会拉近距离,找到共鸣共通之处。要超越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努力同各国各派别各种人士交朋友,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保障公共外交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政府一人民”间能否达成互动,或者说沟通渠道的双向刺激、反馈机制是否完整和有效。公共外交应当是一个双向的平等互动过程。约瑟夫•奈曾经说过,全球政治已经成为一场
3、围绕可信度的竞争。今天的公共外交不同于对外宣传的一点就是,宣传强调的是信息的单向控制:宣传者根据政治需要对信息的开放程度进行调控,传播岀去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传播的途径也受到严格约束,宣传重点关心信息“是否”得到足够范围、足够强度的传播。而对于公共外交来说,信息的传播只是一半甚至一小半的工作。通过宣传的方式开展外交活动在信息化时代以前述是比较可行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的兴起使得人民大众可以迅速、深入甚至更“完整”地获得必要的信息,政府通过单向控制信息的方式进行宣传变得非常困难。公共外交注重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主体需要把自己和对象
4、放在平等的位置,通过双向沟通和交流寻求共识、拉近距离,因此,在媒体传播之外,国家间的科教文体交流以及政府直接与人民进行接触的公关活动,也是实现“政府一人民”互动的有效渠道。此外,公共外交绝对不能忽视民众对政府作岀的反应。随着公众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许多议题会受到人民的广泛关心和讨论,而公众舆论影响力的增强也促使他们更愿意表达意见,建立规范的反馈收集机制成为“可能”且“必要”的事。理想的公共外交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实施者在对外国公众施加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对本国人民有所影响,而这种双向影响的结果是促使原有政策适时作出调整。今天,
5、以跨国公司、社会组织及意见领袖为代表,普通民众对公共外交的兴趣和影响力正在提升,打破国内、国外公众界限的“大民众”外交是未来公共外交发展的一个趋势。公共外交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小搏大进行不对称竞争,但归根结底都需要一定的国家软实力做支撑。从各个国家公共外交形式、内容的偏好上,我们很容易看出,每个国家都是从自身所拥有的软实力出发来制定战略,希望最大程度发挥自身资源的优越性。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民胞物与、仁者爱人的人本精神,为政以徳、执两用中的政治思想,兼爱非攻、亲仁善邻的和平志向,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推己及人、立己达
6、人的待人之道。这些独具特色的东方传统价值观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数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中国塑造了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构建了中国公共外交独具竞争力的软实力资源。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应该深入发掘中华文化的精神遗产,将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展示给世界。当然,“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点古化今”更能发挥相得益彰的效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已经成为除传统文化以外另一极具竞争力的软实力资源。以中国道路为旗帜,塑造和传播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甜格和创造力是增量中国软实力的可持续之道。明确中国公共外交的使力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
7、越强调“内建和谐社会,外建和谐世界”。中国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对内夯实社会基础,对外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文化的发展上的理解。传统外交具有严格的等级性,虽然国际公认“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并以此为依据安排诸多外交规程和礼仪,但现实的外交博弈更多是凭实力说话,弱小国家在国际事务的处理和秩序安排上显然无法与强国拥有同等地位。不过,在公共外交领域,即使面对超级大国,只是一个小国的普通民众,也一样可以“不买你的账”。因此,哪怕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或者外交官,一旦参与公共外交活动,就必须把自己置于和公众平等的地位,不能有
8、任何特殊耍求,只有与民众处在平等的地位,才能听到对方最真实的声音,进而更好地寻找双方的契合点。“尊重”可以看作是平等相待的主要体现,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