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

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

ID:42373406

大小:687.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14

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_第1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_第2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_第3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_第4页
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伦理学09公共管理者的德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管理者的德性张康之著第9章德性与德行的关系德性的个体性德性的价值德性的生成过程德性与自由重点问题29.1德性与德行德性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构成部分,是道德存在的表现形式,从人的道德存在到人的道德行为的转化,是通过德性而发挥作用的。对于人的一切有道德的行为来说,德性是最直接、最根本的道德动力。39.2德性的根据德性的主体是个人,即生活在一定群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拥有德性的个人把德性作为他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49.3德性的具体性和个体性德性是具体的,一个具体的领域总是突出了这一领域中活动主体的某些德性。德性又具有个体性,是个人

2、把一般性的伦理文化和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属于个人的那种恒定的和能够长期保有的道德品质。59.3德性的具体性和个体性公共管理的特殊性会使它明显地突出某些德性,通过这种突出某些德性的做法反映着这个领域和这个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自身的特殊要求。69.4德性与情欲从对情欲的态度来看,在近代伦理学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张。功利主义的主张义务论的主张在职业活动中,人的唯一合理的行为就是充分实现了人的德性的行为,特别是在公共管理这样一类职业活动中,情欲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出现,都是有害无益的。79.5德性对人的社

3、会生活的本质规定德性的价值包含在人的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人的生活在何种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也就会在同等程度上突出人的德性的价值。同样,人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属于交往的范畴,也就会在同等程度上渴求德性的介入。89.5德性对人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定公共管理活动既是公共的又是交往的,它在社会治理中的合作互动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管理者德性的支持。没有公共管理者的德性,公共管理就无法建立起社会治理的合作互动机制,就不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而登上人类公共生活的舞台。所以,对于公共管理来说,公共管理者的德性是它得以确立的必要支柱。99.6

4、德性对个人的本质规定个人的德性对于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个人越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越是乐意通过学习、修养等途径去获得德性和拥有德性,他的个人利益和要求也就越能够得到持续的和长久的实现。德性之于人,最大的直接利益实现在于荣誉。社会的道德机制是一个强有力的社会运行机制,正是这个机制的存在,为个人的德性修养提供了客观保障。109.7德性的生成在公共管理者德性生成的过程中,存在着自我选择,但这种自我选择是与对公共管理这一职业的选择一致的,而对公共管理这一职业的选择本身又是与历史选择相一致的。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选择是建立在历史选择

5、的前提下的,历史选择了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者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一方面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他选择这一职业必备德性的起点。119.8德性与责任义务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其基本意蕴就在于自觉地实现了把行政的、法律的责任义务转化为道德的责任义务的历史运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道德的责任义务提升为德性。这是一个自觉意识的过程,但却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客观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对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质的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的。129.9德性与自由德性使人成为自觉

6、的能动的主体,在公共管理系统中,公共管理者是否拥有德性以及他拥有德性的状况,决定了他能否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做到自觉自为,即成为公共管理系统中具有主体性的存在。这就是说,当公共管理者拥有了职业活动所必要的德性时,他个人固有的主观性、自主性就会成为自觉的和能动的主观性、自主性。有了这种主观性和自主性,公共管理者就获得了开展公共管理活动的充分动力。139.10诚实守信的德性在人的一切德性中,诚实守信可能是最为直接地根源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德性,因而也是最为普遍的德性。其他一切德性都只有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才是真正的德性,才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德

7、性。149.10诚实守信的德性其他德性如果不满足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人的德行中,就会以人在道德上的瑕疵出现。人需要拥有诚实守信的德性,即在与道德原则一致的基础上拥有这种德性。诚实守信作为人的德性是人的内在标准在行为上的体现,一个有道德的人、占有德性的人,必然是有着相对恒定的内在标准的,这个内在标准会保证他言行一致。159.11诚实守信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意义诚信的美德在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有着极高的价值,是各种各样人际关系赖以确立的基础,在社会治理体系内,君主对臣子要讲信,以求臣子还以忠的回报。同样,上司与属僚之间,都要求在信的基础上

8、确立互信的关系,以求得社会治理活动中的合作互动。在社会治理体系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建立在信而不欺的基础上。169.11诚实守信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意义管理型社会治理体系以严密的组织结构、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的命令—服从模式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