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71040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3
《2013年会计实务课堂笔记(全)第十章负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 负债本章重要性一般,注意应付职工薪酬变化大,应付债券和长期资产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第一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职工薪酬确认的原则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除辞退福利外的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
2、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3.上述两项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说明】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对方科目是谁受益谁负担,但辞退福利只能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中。应付职工薪酬都是先提后发,一走一过两笔账。与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比较理解: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例如:基本
3、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计入所生产产品成本;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未使用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等。出租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其他业务成本。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但如果某项无形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者其他资产,则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制造费用)。 (二)职工薪酬的计量标准 1.货币性职工薪酬 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
4、提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应付职工薪酬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与其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引申】不仅是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超过一年的长期负债理论上都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负债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按照未折现负债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
5、益。例如:长期应付款(注意:在资产负债表中,未确认融资费用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科目,扣除备抵科目,长期应付款实际上是以本金,即以现值的形式反映在报表中)。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含增值税),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例10-1】掌握:①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先提后发,一走一过;②自产的产品是视同销售,要见到销项税额=计税价×税率;③外购的商品是进项税额转出;④掌握税法关于视同销售与不予抵扣的界
6、限,自产、委托加工形成的货物无论用于哪一方面,都要计算增值税销项税;购买的货物如果用于企业主体以外的事项要视同销售(如: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无偿赠与他人等),如果用于企业主体之内的事项要不予抵扣进行进项税转出(如: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免税项目领用原材料、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等)。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
7、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例10-2】掌握;①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先提后发,一走一过;为了职工薪酬的统计,注意计提轿车折旧时,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一走一过,而不能直接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折旧。与职工薪酬有关的科目都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过一下账,再转入下一笔科目。虽然“应付职工薪酬”借贷方相抵,余额为零,但可以通过该科目将分散在诸多科目中与职工薪酬相关的支出统一起来,便于统计和管理。②要谈受
8、益对象;(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辞退福利包括的内容了解下;辞退福利通常采取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的标准,或者将职工工资支付至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的方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1.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2.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