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

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

ID:42343859

大小:370.3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13

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_第1页
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_第2页
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_第3页
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_第4页
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讲:老子见素抱朴的精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未经雕琢的玉称为“璞玉”,表面粗糙不显眼,内质光华纯净,不含杂质。所以“见素抱朴”有的又用璞玉的“璞”——“见素抱璞”。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highthingking,simpleliving.”——高深的思想,简朴的生活。甘地还说过:大自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人类的想要。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2、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求简若啬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三十九章说: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云: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道德经》第五十九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可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3、李世民在《帝范》中说: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舟车不饰,衣服无文……乃处薄而行俭。……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故桀纣肆情而祸结,尧舜约己而福延,可不务乎?又说:且君之化下,如风偃草。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君不约己,而禁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其止焰……不可得也。莫若先正其身,则人不言而化矣。对一个社会来说,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有效的使用上面,就是俭约。反之,不计资源的情况,无端地追求享乐,就是奢华。对国家而言

4、,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才是富国富民之道。对于自然而言,只有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并不是自发的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人类自觉的创造活动的结果。一般来说,自然动物的消费仅仅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人类的消费和需求超出了生理的范围,说明人类超出了自然界,走上了超越自然界的文明发展道路。郑板桥给自己的书斋题了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二、质真若渝在生命的原初形态——自然生命那里,生命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本质,呈现出一种“真”的精神状态,也即老子所谓的“质真若渝”。(第四十

5、一章)作为化生万物的最高的本体的“道”,其本身就蕴含着“真”的特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说:圣人皆孩之老子曰: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三、致虚守静达到简朴、纯真的修身境界,说到底乃是修心之道。老子阐明心之理想状态曰: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所以“静”意味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四、知常能容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指出

6、了一条“知常容”的良性循环之路: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提出了一条认识论循环路线:知常—宽容—公正—自然—长久这条循环路线是一条人类认识的良性循环轨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