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30860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2
《《詹天佑》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表课题:《詹天佑》科目:语文学生年级:六年级课时:第一课时教师:伦连珍单位:马陂东霖学校上茆教学点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第十一册教材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复习巩固,为进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选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二、教学目标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新词。
2、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教学策略《大纲》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然后围绕中心(杰出、爱国)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环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处理“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这一内容时,采用以读代讲法;处理“勘探线路”这一内容时采用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处理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时,采用学生自学、讨论的方法。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
3、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简介詹天佑。 3、检查。二、讲研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幻灯:“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这句话和“这是一条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比较有什么不同? (2)从“第一条”、“完全”、“我国”等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引读,初步理解内容。3、出示幻灯:“消息一传出,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
4、气”。(1)带点的词说明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一读。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为什么?出示幻灯:“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检查。(1)交流。(2)投影:a.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出身工程人员之口。”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失掉信心。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两个句子的认识。三、总结学法。四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有关詹天佑的哪些内容。2、读边画出受感动的地方。3、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讲了什么。4、分别说一说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5、
5、有感情地朗读。学习“当时”的情况部分。6、默读2、3自然段,思考:(1)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受到帝国义阻挠和要挟?(2)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7、再读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8、学习“勘测线路”这部分内容。 (1)默读本段内容,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2)同位交流看法,说说句子的意思。(3)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9、朗读。10、自学5、6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2)詹天佑是怎样解决火车爬陡坡的问题的?(3)学生自学,讨论,画示意图。11、再读,体会。12、说说自
6、己的感想。13、作业:概括中心思想,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达的。1、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检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1、京张铁路提前峻工的原因是什么?2、外宾看到这项伟大工程时会怎样赞叹?六、板书设计5、詹天佑阻挠 杰出 勘测 线路 要挟 开凿隧道 嘲笑 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 困难 回击七、教学反思《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
7、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教学本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围绕中心词,主动探索的学法;画一画,浅显明白;演一演,生动有趣等教学方法。例如:课文写“勘测线路”这一段,由于内容长,我先让学生自学: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哪种品质?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