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两宋词人列传

Oi两宋词人列传

ID:42293341

大小:419.50 K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9-12

Oi两宋词人列传_第1页
Oi两宋词人列传_第2页
Oi两宋词人列传_第3页
Oi两宋词人列传_第4页
Oi两宋词人列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Oi两宋词人列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宋词人列传两宋天水一朝,在历史上的地位仿佛颇为尴尬,论威势它不及汉唐,论疆域它不及元清,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一般都是岁币,偏安,求和,内耗,亡国……种种耻辱的烙印打在它的身上,使“偃武修文”于它成为一种讽刺,使“积弱不振”于它成为一个定性。  然而,它又是一个堪称精致优雅的时代,也是一个堪称奇特峥嵘的时代。它拥有不世出的名将,拥有超古迈今的政治家,拥有最杰出的天才文人、英雄词客……虽然这一切,没有挽回这个朝代的衰弱不振,没有挽回最终亡国的命运,但即使是它的亡国,也是如此令人痛心疾首,惨烈不堪,以至于后人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在两宋都

2、灭亡之后,成为遗民词人的刘辰翁,写下这样的句子:“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繁华归于落寞,精雅摧成残破,可是就算尘归尘,土归土,也有人始终记得,那三百年的梦幻之间,有多少值得所有人沸腾一腔热血去维护的美好,又有多少在外敌逼凌与上层腐朽双重作用下轰然毁灭的美好。纵使天上渺茫,人间无路,梦里成空,毕竟也能够存留在心里,定格在笔下。那一阕或缠绵或激昂,或清丽或雄壮,或欢愉或悲凉的词曲,那隐藏在词曲之后的形形色色的面容,种种般般的性情,悲欢苦乐,浮沉遭际,在打开词卷的那一霎,会又重新生动鲜活起来。  --------------------例

3、言:因为是宋代词人,所以身份当属于五代的李后主不算,虽然他生活的年代也入宋初;金代的元好问等人也不算,虽然他的生卒也与南宋平行。从王禹偁起,到宋遗民词人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原则上取比较知名的词人,和有故事可说的词人。北宋卷王禹偁  王禹偁(945-1001)巨野(今属山东)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小畜集》。存词一首。        点绛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说王禹偁是词人,其实并不十分符合,他以诗

4、文著称,所填小词存世的仅仅只有这一首,但就这么一首,还占了个“最”字——最早的宋人小令之一。只要我们翻开按年代次序编的宋词选、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书籍,放在第一首的一般都会是他这首《点绛唇》,王国维说:“词至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死的时候王禹偁已经二十多岁,正是北宋第一代的文人,继了李后主开拓的“士大夫之词”的境界而创作,这一首词深有文人词的特色,笔调清新淡雅,一改宋初时词坛上尚沿袭的五代柔靡艳冶之风,所以他的词虽仅此一例,在宋词坛上还是值得提一提的。其实王禹偁出生的那一年,离宋太祖立国还有六年,这一年李煜还做着

5、南唐国主,娶了大周后,然而等到王禹偁进士及第的时候,已经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李煜被牵机药毒死已经五年,新时代的新文人,刚刚成长起来,宋代文学的新气象,也正等待着他们来创造。宋代拔取进士不象唐代重视品第,所以寒士进入仕途的情况开始大大增加了,王禹偁就是一个平民之家的子弟。据说他家里以磨面为生,但这个平民子弟天生聪慧,七八岁已经能做文章,他是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当时任济州从事的毕士安(字文简,后来位至辅相,曾推荐寇准为相,是个善于选拔贤才的人听说了这个神童,将他找来,因为他家里以磨面为生,就命他作《磨诗》,这个题目不无揶揄的意思,王禹偁却毫不

6、思索,脱口吟出了一首绝句:“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明是写磨,句句却包含人生哲理,毕士安当然大为惊异,留他于子弟中讲学。有一天太守在席间出了一个对子:“鹦鹉能言争似凤。”坐上的宾客都对不出来。毕士安回家将对句写在屏风上,王禹偁就接着在下面写:“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又一次的惊服,叹息说:“真是经纶之才啊!”他和太守在一起赏白莲的时候提起了这个诗才敏捷的神童,太守便即召王禹偁前来,即景命题,让他咏白莲诗,王禹偁又来一首五绝:“昨夜三更后,妲娥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太守也叹服为天才。王禹偁的敏捷诗才,给自己争取

7、到了良好的待遇与进身的机会,一直到中了进士后也一样如此。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听说了他的才名,召来面试,选拔他作了右拾遗,在史馆任职,还有“赐绯”的待遇(就是赏穿红袍),历来成例,赐绯者,给配的衣带是涂金银带,太宗却特命给他一条文犀带“宠之”,在当时的士子眼里,这已经是至高无上的恩遇了。据说他在太宗面前也有即景成诗的故事:宋太宗有一回宴请百官,这种宴席上一般是即兴赋应制诗的,太宗耍了个花招,前一日看见王禹偁在宫禁中喃喃吟咏,知道他在预先作《赏花钓鱼》诗,知道其他的文官大概也押了一样的题,于是第二天宴席上临时改题,要求作《千叶石榴花》,百官一时都慌了手脚

8、,事先拟好的作品拿不出来,只有王禹偁飞快的写了一首应景的七绝:“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太宗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