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

ID:42266056

大小:13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11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_第1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_第2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_第3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_第4页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教材《病理生理学》第7版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教学时数40学时绪论、疾病概论2学时时间分配:绪论:1学时疾病概论:1学时目的要求: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通过学科特点及教学方法的简介,为学生主动地学习病理生理学打下基础。疾病的概念、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熟悉:本学科的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疾病的原因和条件。了解: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发病机制。重点: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难点:疾病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disease、homeostasis、senescence

2、、braindeath。2举例说明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3.疾病的转归有哪些?4.什么情况下可以确定脑死亡?教学手段:课件、板书、病例讨论、课堂讨论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研究任务: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二、研究内容:疾病概论: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即共性,如疾病的概念、原因、条件等。基本病理过程(basalpathogenesis):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与代谢变化,如发热、缺氧等。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三、研究方法:(一)动物实验:通过人为地控制

3、各种条件,对疾病深入地进行实验研究,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借鉴和参考,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1.按研究内容分:(1)疾病模型的复制:以本室进行糖尿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为例说明之。(2)实验治疗学:以抗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治疗举例讲述。2.按研究时间分:(1)慢性实验(2)急性实验:教学实验常用。缺点:动物和人有质的区别,动物实验所得的结论,必须经受临床实践的审慎检验。(二)临床观察与研究:在不增加病人痛苦的前提下,通过功能、代谢等指标的监测,进行周密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三)流行病学调查四、发展简史:(一)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生理、生化、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形成这一综合性边

4、缘学科。前身: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pathology)19世纪法生理学家ClaudeBernard建立。1879年,俄国喀山大学首先建立病理生理教研室。1924年,德国首先把病理生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独立开课。继之,前苏联、东欧及西方一些国家,先后讲授病理生理学,或设立病理生理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曾用名称简介。(二)我国病理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初建阶段:1952~1954年普建阶段:1954~1956年发展阶段:1956~1966年停滞阶段:1966~1978年继续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五、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多学科密

5、切联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病理生理学应用正常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等知识,通过科学思维对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进行分析、综合,并探索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为学习与发展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六、课程性质与教学方法: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联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目的是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二章疾病概论(generalconceptofdisease)一、疾病的概念:(一)对疾

6、病概念的几种不确切提法:1.伴有疼痛或不适感2.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3.对外界环境不适应4.损害和抗损害的斗争(二)疾病的现代概念:机体在一定的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发生破坏,从而使机体偏离正常的生理状态,发生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引起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这种异常的生命过程称疾病。现代概念的要点有四:①任何疾病都是有原因的;②疾病是机体自稳态的破坏;③疾病时体内有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反映在临床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④疾病是一个过程。(三)随着科技发展,疾病的概念不断发展:1.亚健康;概念,表现,引发因素。2.基因病;疾

7、病是相应基因突变、缺失或基因表达调控失常,从基因和分子水平揭示疾病的本质。二、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一)外界环境因素1.外界致病因素的作用(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联系中医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2.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二)机体内部因素:1.免疫性因素:过强(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过弱(免疫缺陷病)2.遗传性因素:遗传病;遗传易感性疾病。3.先天性因素:诱发先天畸形的因素(病毒感染、放射线等),加强预防对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意义。4.精神、心理因素:重要性;联系中医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医源性疾病。(三)疾病

8、发生的条件:1.年龄:介绍衰老(senescenc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