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ID:42245730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1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总复习“几何初步知识”中相应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根据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比较、推理,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转化的发展性。3.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推理和应用等能力;体会转化的解题思想和策略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转化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前准备

2、:PPT课件复习过程:一、复习周长的意义1.揭示课题。(1)我们已经复习过一些平面图形,在这些平面图形中,我们能计算它们的周长。(2)提问: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课间出示)(3)你知道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它们格式怎样计算的?能用字母公式表示吗?(课间展示图形与周长公式)(4)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在这些周长公式中,你认为需要注意的是什么?2、有关周长的意义和公式的运用(课件出示判断题)。(1)把一个周长是20cm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cm。(

3、2)把一个长方形木条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不变。(3)半圆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二、整合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1引入:刚才能求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还能求它们的什么?想一想:你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吗?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你知道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张贴板书)3、启发诱导: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我们最先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在四人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演示)操作要求:2.小组活动。

4、(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清关系,并合理地表示出来。)3.交流反馈。(1)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按这种关系排列。(2)引导:突出利用平移、拼接、旋转等,实现新旧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用“箭头”连接各平面图形(如下图)。4、同学们,你能记住最先面积公式吗?在这些公式中,你认为最难记住的公式是什么?5、完成书上的表。6、小结: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总是把新问题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板书:转化)三、复习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口答: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5、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单位:米)2、填空。3、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4、解决问题。5、知识拓展。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提问: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讨论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认识到: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而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时,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整理,也可举例说说大小。讨论周长时,要突出圆周长的推导过程。讨论面积公式时,要明确是怎样推导来的,要结合教材提供的示意图,充分利用好教材,重点突出“转化”在面

6、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作用。这是一节复习课,先要明确复习目标,把握目标进行实施教学。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再确定一节课的复习内容。重点要了解学生的基础,针对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组织复习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人人都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复习方式很重要。按照复习的内容,本节课重点理解公式的推导,对

7、于不同的图形,采取不同的方法推导。公式的具体应用,解决稍复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注意分割成已学过的图形。如计算“一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就容易了。在教法上回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的学法重点放在小组合作、交流、归纳上。在此拿一些学生平时爱出现的错误,如:计算周长、计算面积时用到的计量单位;又如:“有人说,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这种说法对吗?等,让学生思考、理解,体会学科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想,在这样的复习课中,教师要组织好复习

8、的重点,通过教学材料,如:表格、图形等,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且去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