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43982
大小:1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0
《陈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陈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完善人、发展人、成就人。而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载体。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业成绩不理想。基于我校的教学现状,我们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学习和借鉴洋思、杜郎口、永威等中学的教学改革的经验,改变现行课堂上“一言堂”、重讲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结合我
2、校实际制定《景泰县陈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堂教学改革以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生本教育”理念为依据,以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魏书生“自主”学习成功经验为典范,立足课堂,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能力强起来,成绩好起来,做到课改为质量服务,模式与个性兼顾,榜样与整体联动同步,尊重差异与限期达标结合。使学生、教师的成长与学校跨越发展同步实现。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1、以学定教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的学习
3、是学习者自主认知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要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追求知识和培养悟性相结合的原则。即解决好短期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重要的,比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性,悟性是人的精神生命拓
4、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悟性,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悟性的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尊重信任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接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而人格和智慧的提升都是生命自身的生长过程,绝对需要而且可能通过人的自身的活动而实现。虽然学生的基础、智商、能力有差异,但他们都是自主学习的个体,都有巨大的潜力等待开发,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真正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5、多元评价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反馈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实现学校评价方式由单一向多元、由刻板向人文的转变,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在课改的实践中求同从异,发展个性。 三、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一)学案导学 1、教师备课变“教案”为“学案”教师站在引导者的角度,编写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学案要符合学生自学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补充和整合教材,减少无效劳动,增强备课的实用性。 2、教学方式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以学案式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是教师的导和帮,学生的学是
6、主旋律,教师的帮是画龙点睛,“学”与“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 3、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案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学案教学,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依据学案的设计编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进行自主的学习。 (二)逐步完善“四五六”教学模式 “四”就是“学、讲、练、评”四大模块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能合理把握各模块所占时间比例,要做到因课而宜,因生而宜。 “学”,就是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指明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等,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形式,掌握所学内容。 “讲”,就是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
7、讲思路、方法、规律、技巧等,促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教会学生学习与思考。 “练”,就是就是当堂训练,检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评”,就是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矫正错误,总结方法,揭示规律。 “五”就是五种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自习课五种课型的结构特征不同,所以教学要求也要有所区别。 1、新授课: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精讲点拨”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把促进学生积极紧张的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围绕学
8、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与讲评的时间,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