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

ID:42219165

大小:3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_第1页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_第2页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_第3页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_第4页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再别康桥》(华东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2、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3、当堂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象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现代文学的诗坛上,诞生了这样一位诗人,

3、他出身巨商名门,才情横溢光耀,思想率真复杂,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欧美文化——特别是剑桥文化的精髓,以他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像一颗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在中国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艺术奇观,他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形成独特的人生观:追求爱、自由和理想的美。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4、等。其诗语言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2.写作背景: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5、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1、注意朗读的节奏以及停顿。2、注意每一句诗的重音。3、音量适中,音调急缓得当。4、注意感情起伏。四、整体感知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

6、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五、研读赏析1.读准字音河畔()荡漾()青荇()榆阴()揉碎()浮藻()长篙()漫溯()斑斓()笙箫()《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

7、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第四节“那

8、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