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06228
大小:184.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0
《《不留余地的狼》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平安小学课时教学计划授课教师:李课题不留余地的狼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1、认识“谬、衡”2个生字,会写“窟窿、衡”3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功败垂成”等词语的意思。教学目标2、学习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并能用相关的成语进行概括,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理解,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故事的不同评价。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做事要学会留有余地。也要让学生懂得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分析作者陈仓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一一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
2、虎口。故事虽短小,但是这只狼的不留余地,却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思考的余地。也衍生出各界人士对人生,对环境,对计划等等问题的思考。精辟的言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同时也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不同的人由于各自从事的职业、生活阅历等不同,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也会不同。学情分析课文条理清楚,结构简单,易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加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与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适宜引导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讨论交流等方式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切实经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最终“得言”、“得意”,也“得法”。重点难点通过不同人士对于同一个故
3、事不同的评价,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寓言启思的手法表达观点。教学策略以读促悟,以悟促讲.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备注一、直接导入同学们,2004年3月15日《西安晚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被网络转载,引用6千余次,最后,入选(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12册•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寓言故事《不留余地的狼》。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不留余地”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和同桌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一一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6——12自然段。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三、再读课文,体会语句。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就是这样一只不留余地的狼,把自己送入了虎口。我们请一组同学开火车为大家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习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表达很有特点。默读第1——5自然段,划出自己不明白的词句先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已解决和待解决的问题。(1)、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部分除了第1自然段,从第2到第5
5、自然段都是先写第几天,接着写来了什么动物,然后写狼的行为、最后写狼的结果。(1)我们刚才在一边读一边思考,在推想的过程中即读懂了内容,又体会了词语运用的准确和表达的生动。推选一名学生讲故事(2)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3)故事学到这,你认为狼错在哪了?3、学习第二部分作家闫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看看社会各界人士从袋子中取出了什么呢?(1)、读文体会不同思考。请大家出声读6-12自然段。你读出问题了吗?(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同学记录讨论结果代表发言。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自己的理解给出的答案,每组选一句结合上面的故事或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他们
6、在汇报时请你认真听,可以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看法。请同学们再出声读一遍,体会他们思考问(3)、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不同人给出的答案不同呢?题角度的不同。(4)、写一写自己的思考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读出许多理趣,读出智慧。这则寓言给你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写一写。选几名同学写的展示在屏幕上,站起来大声读一读。四、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故事,多角度思考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让我们更能接近事物的本源,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方法,只要我们开阔视野,打开心胸,从多角度思考就会获得生命的启示,找到:佳答案。示呢?请同学们拿
7、出笔来写一写。选几名同学写的展示在屏幕上,站起来大声读一读。四、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故事,多角度思考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也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让我们更能接近事物的本源,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方法,只要我们开阔视野,打开心胸,从多角度思考就会获得生命的启示,找到:佳答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