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ID:42201114

大小:210.6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10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所谓后真相,是指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走向。有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人们不再对事实感兴趣,只是追随个人感受。现代新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日益直观化、去中心化,受众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这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过去,谣言主要以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为主,当谣言的内容迎合了受众的某些心理时,它就会在一定范围快速传播。今天,互联网技术正以“连接一切”的力量构建新的传播模式,它不仅重构了个

2、体之间的关系网,而且通过“连接”和“聚合”的方式为个体赋权,使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海量信息借助互联网技术“井喷”式地传播开来。当谣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时,就能造成远比口耳相传时代更大的社会轰动效应。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网民群体中青少年网民所占比重较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网民所占比重较小,网民往往容易被一些煽动性较强的网络谣言所蒙蔽,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参与网络谣言传播。同时,群体心理学和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观点往往会对个体成员施加压力,从而强化其从众行为。受网络压力的影响,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

3、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而是习惯于遵从群体的感性判断,宣泄对热点事件的情绪。解决网络谣言问题,一种思路是从技术层面入手。网络技术虽然助长了谣言传播,但也为核实信息、阻断谣言传播提供了手段。例如,对于虚假新闻这种典型的网络谣言表现形式,脸谱公司表示,将在德国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由于这类技术对于过滤虚假新闻、阻断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将来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其实,一些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是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迎合了部分网民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

4、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谣言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因此,阻断网络谣言,既要靠技术手段屏蔽谣言,也要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网民心理、社会心理。在多元价值、多元利益、多元诉求相互碰撞的今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我们要深入观察和思考,既要靠技术解决网络谣言传播问题,又要着力解决各种社会现实问题,铲除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土壤。(选自解冰《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须双管齐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个人的情感和信念完全取代了客观

5、事实,影响左右着舆论的走向。B.不管是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还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播,往往都是谣言内容迎合了受众的某些心理。C.群体心理学和从众行为研究表明,很多网民在明知信息焜假的情况下,也会为了宣泄情绪散布谣言。D.推广虚假新闻过滤工具,可以过滤虚假新闻、阻断网络谣言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谣言。2.下列对原文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解释“后真相”概念,不仅巧妙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也为后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B.列举网民群体青少年比重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小,意在从心智和知识方而探索谣言

6、传播的深层原因。C.论证解决网络谣言问题,文章既谈到技术层面,又谈到处理好现实问题、铲除谣言传播土壤的社会层血。D.对于网络谣言,文章先交代其产生的背景,接着逐层论述不同时代的传播方式,最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息传播的直观化、去中心化,受众対海量信息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是滋生网络谣言的主要原因。B.如杲谣言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那么可能就不会造成比口耳相传时代大许多的社会轰动效应。C.在一个群体中,个体成员往往会受到大多数成员的行为、观点对其施加的压力,从而强化其从众行为。D

7、.只要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网民心理、社会心理,用技术手段屏蔽谣言,就可以避免谣言出现。【答案】1.B2.D3.D【解析】1.试题分析:A过于绝对,原文“与客观事实相比,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更能影响舆论的走向”。C误解文意,原文“网民往往没有能力也不愿详尽调查某一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D夸大作用,原文为“技术过滤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减缓网络谣言的蔓延”。故选B。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和归纳信息的题目。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原文

8、和题干可知,此题中D项,“逐层论述”说法错误,从原文第二段可判断。3.试题分析:D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原文“因此,阻断网络谣言,既要靠技术手段屏蔽谣言,也要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传播背后的网民心理、社会心理。",只是必要条件。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