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83566
大小:30.0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9
《《论文_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与思考(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与思考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治改革的主要目标,行政问责事件频频出现于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完善行政问责制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本文从问责制建设入手,结合问责制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行政问责制的主要路径。关键词:民主政治;政府;问责制一、引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地核心内容。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问责制,是坚持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2、公厅颁布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文件,问责方式已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问责主体由“主管领导”向“民主监督”转变,许多重大的行政责任事件,如瞒报“非典”疫情、阜阳假奶粉、云南看守所“躲猫猫”等,都是在公众参与,社会舆论的推动下得以惩处的;问责内容从单纯事故性问责扩展到执政行为和能力。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问责制还任重道远。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需要更新观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需要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使监督权。这是一项
3、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因素,因此,加强对策问题的探索,既是一个迫在眉睫又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二、加强行政问责文化建设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推进行政改革,必须加强行政文化的建设与改革。这项建设内容丰富,当前应着力抓好:(1)问责制是权力授予者对权力接受者的监督、质询,由于受两千余年封建专制传统文化的影响,“官本位”根深蒂固。在社会转型期,一些行政官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变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资本。在“官本位”严重的行政文化环境中,健全和完善行政问责制是很困难的。真正的“问责”,既来自于制度的安排,也来自
4、于民众与舆论的软压力,还来自于官员的自身素质,以及更为深厚的政治氛围。只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植于问责文化,并内化了人们的潜意识屮,才能使问责主体在日常工作行为屮自觉地利用其问责的权力和机会,真正发挥问责的监督制约作用。政府问责制必须建构在一个民本位、责任本位、服务本位的行政文化土壤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官员要坚定“民本”意识;自觉加强自律意识和公仆意识,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受传统“臣民意识”的影响,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淡然顺应,对政治产生了习惯性的漠视。近
5、十年来,问责制的成效激发了公民问责的政治激情,但要推行问责制,还需通过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增强民众对于公共行政部门及其相关公职人员依法问责的意识。(3)强化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高。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权必须建立在知情权落实的基础上,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4)切实改变政府因局部利益驱动和某些客观因索制约,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履行对人民的承诺的情况,这会失信于民,损害民上监督的积极性。三、加强行政问责制法制建设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民可使由Z
6、,不可使知Z”、“官管民天经地义,民究官天理难容”的传统观念至今犹存,不仅表现在部分官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而民告官造成的被迫入狱其至含冤致死的冤假错案更是有力的佐证。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必须着力健全相关的立法,使官和民都有法可依。(1)通过立法,进一步强化人民代表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政府及官员的监督制约职能,依法监督包括“一府二院”在内的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和领导干部,使宪法规定的监督权真正付诸实施;应限制、减少政府官员担任人大代表的比例,真正实现异体问责;耍完善人大的质询、特别问题调查等程序,受质询机关必须作出答复;建全主要官员引
7、咎辞职机制,依据宪法启动罢免程序;通过立法实现从“官员问责”到“问责官员”的转变,凸现民众问责根源主体地位,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府行为的标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监督,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2)强化民主党派、公民团体对政府的监督,建立公民参与和关事务的有效渠道,发挥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在公民问责意识不断增强的前提下,政府应主动提供多元参与渠道和网络,通过举行公开听证、实行民意调查、建立咨询委员会、完善舆论监督等,充分发挥多元监督功能。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己经成为现代政治生活中公民参与
8、政治的有效途径,具有实用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范围广以及互动反馈及时等特点,已逐渐成为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有效平台。近几年来,一些行政官员严重失责、渎职、损害公民利益,政府适时利用网络向社会公布处理情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