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

ID:32187372

大小:1.48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2-01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_第1页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_第2页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_第3页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_第4页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构与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原则和内容支配。在我国,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其与立法机关和政党的关系之中。二是道德责任。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行动者,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必须对远远超过法律明文规定范围的社会价值负责,对社会公众、社会价值和社会伦理道德等承担起道义上的责任。政府的道德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成员必须符合社会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不仅不得违反社会道德和职责道德,而且还有义务倡导一种良好的道德风范。三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在政府体系内部,公共行政人员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和应负的责任,也就是岗位责任,

2、即对组织的上级负责和为下属的行为负责,这也是公共行政最直接的责任。四是法律责任。政府的法律责任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其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实行行政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体现了责任政府(responsiblegovernment)原则,其最终目的是在于保证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一个对民众负责、对执政党负责、对法律负责的责任政府,遏制权力腐败以及保障公众利益尽量不受损失或使损失最小化。3、权责一致理论。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一致原则,明确了行政官

3、员的职责与其行政权力是对等的,平衡的。作为行政官员,责任是第一位的,而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履行职责的手段,责任才是领导的真正属性。政府官员因其享有和行使的行政权力而负有相应的责任。一旦其下属、亲属子女及其身边工作人员出现违法乱纪行为,或所辖的区域、部门、单位出现重大事故,造成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时,组织上即可对其实施问责,要求其对事故中有无责任、什么责任、责任大小等问题向组织做出说明,组织上再据此做出相应处理。其实质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使官员真正能够树立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从而达到权为民所用

4、的目的。1.2.2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原则l、对政府责任的全面追究原则。在行政问责制度中,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只要满足制度和法律规范预先设定的条件,就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追究;政治责任和道义责任则是依据民主内涵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接受程度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是非标准来判定。这使得后两种责任内涵常常处于一种界限上的模糊状态,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公共行政界域中,一些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的过失行为也许在现行法律和制度框架内是没有责任和纰漏的,现有制度也不足对其施以有效的惩戒和制裁,但在道德甚至政治层面上却难辞其咎。如果能有一种涵盖政府责任全部内

5、涵的责任控制机制,就可有效填补法律制度和道德责任之间的空白。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多层面的责任追究机制,不能仅局3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原!l!IJ和内容限于所谓的“重大恶性事故”或是“严重失职”等行政和法律责任追究,更应涉及决策失误、用人失察、责任意识淡薄等其他领域的一些“延时"和“隐性”的政治和道义责任。2、道德判断对依法问责的补充原则。法律制度的理性对于行政人员是种外在的理性,行政人员的责任判断可能会慑于外在理性的规约而自我掩饰或隐蔽,一旦外在理性的舰约作用弱化,行政行为就会受到行政人员个体感性的征服。也就是说,公共

6、行政中的一切问题并非都是制度或体制的问题,制度设计的合理并不能必然地保障行政权力运行的有序性。因此问责制中引进了道德判断,用道德理想来充实政治理念、思想观点留下的空白。其作用表现在:通过基于公共精神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评价,在行政人员心里造成道德体验,促使他形成道德观念、荣誉感和羞耻意识,以合乎公共利益的道德行为为荣,以违背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为耻。问责制的广泛推行,加强了政府官员责任意识,’改善了政府形象,加快了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受到学者和人民的广泛赞同。④3、效率原则。现代行政管理要求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行政问责制的效率

7、原则就是要求问责主体在行使其问责职能、追究问责对象责任时,要力争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尽可能少的投入,高效开展工作。特别对发生非常态问责的情形,效率原则显得更为突出。效率原则一方面要求问责程序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一旦启动问责,各个环节都能快速高效协调运转,并能在最合理的时间里对公众作出合理的回应。效率原则的另一要求是加强问责预警机制的建设,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能够避免的问责事件的发生。1.2.3行政问责制的基本要素在我国,一套完善的行政问责制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方式和责任后果。l、问责的主体,不仅有同体的

8、问责主体即行政机关的上级领导,而且有异体的问责主体包括人大、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公众等。可见,行政问责制实现了问责主体的多元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