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61082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精品]思修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被告人杨某,男,1994年5月1FI生,屮学生。2009年8月29日杨某到同学家玩,因同学出去了,感到无聊,想找木书看,无意屮发现抽屉里的小口径步枪及了弹数发。由于好奇,随即拿起枪并装上子弹,恰好这时候他看到楼F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吓唬他一下。杨某用枪瞄准他前而的水泥地击发,结果打屮前曲的一位老人,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杨某示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So试问:(1)杨某应否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上有关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的过失犯罪规定应如何进行处理?(2)杨某行为时的主
2、观罪过是什么?1.答:(1)杨某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为根据我国刑法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耍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2)杨某的行为的主观罪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2被告人赵某,女,30岁,系被害人孙某的妻子。因新婚,决定考验妻子是否忠贞,故谎称耍出差十天。笫二天晚上,孙某潜回家中,于是上床睡觉,其妻以为是歹徒,忙拿起枕边的铁僦朝孙某头上猛击,孙某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被告人枕边的僦子是为防备歹徒血准备的。试问:(1)
3、被告人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2.答:(1)被告人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赵某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没有罪过,因而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意外事件。即主观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2)被告人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被告人赵某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存在错课认识。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课认为是不法侵害,所以赵某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在这种情况下,赵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主观上没有故意,而且赵某的认识错谋在那种情况卜•不可避免,她对于危害结果的发主
4、主观上也没有过失。3•被告人钱某,男,25岁,司机。2008年6月21H,被告人与李某为其舅父拉钢材,因手续不符规定,钢材收购小组负责人王某责令其卸下钢材,被告人不肯。于是王某将汽年扣卜。22H晚被告人金图强行拉走钢材,王某上前阻止,而被告却加速行驶,将保险杠上的王某摔下,王某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试问:被告钱某对王某的死亡是何种罪过形式?1.答: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明知白己的行为会发牛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牛,因而构成犯罪的
5、,是故意犯罪。在木案屮,被告人钱某明知白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发主,但是为了将钢材强行拉走,而置王某的生死于不顾,即对被害人是死是伤持一种放任态度。因此,被告人钱某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2.被告人张某,男,28岁,某矿务局警卫。2009年3月12LI凌晨,张某与同伴执行任务时,发现有盗窃分子,他们立即上前捉拿。在捉拿过程中,张某在三人围殴的情况下,身上多处受伤。他曾发出警告:再打我就动刀了了,可无人理会,张某在此情况下将一人刺伤,一人刺死。试问: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屈于正当防卫?为什么?4.答
6、: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木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特征。5•被告人魏某,2009年4月15H至18日连续三天到工商银行某中心支行门口尾随着去银行交款的多名女交款员,伺机用砖头打伤交款员后抢劫,均因附近工地有值班人员巡逻,未敢下手。试问:被告人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请简述理由。3.答:被告人魏某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预备,而不是抢劫罪的未遂。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丄具
7、,制造条件。犯罪耒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二者的主耍区别在于,犯罪预备是行为人尚耒着手实丿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是为了实施该种犯罪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行为人己经着手实行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在木案屮,被告人魏某尾随交款员的行为,属于为抢刼犯罪准备条件的行为,尚未着手实施抢劫行为。因此被告人魏某的行为是犯罪预备而不是犯罪未遂。1.岳某夫妇有一个儿子,今年12岁。一天晚上,岳某夫妇带着儿子到事先观察好的一无人在家的住户陈某家中偷盗,岳某本人进入
8、房间行窃,儿子进行运送,其妻在门口望风,结果窃取人量的财物。试问:此一家三口是否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为什么?6.答:岳某夫妇的盗窃行为已构成盗窃罪的共犯,而其12岁的儿子却不能认定为共犯。这是因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岳某夫妇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1)有二人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都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3)在主观方面,他们又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尽管一个入室实施偷盗行为,另一个在门口望风,没有直接实施偷盗行为,但是这只是共同犯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