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悟---黄绮

书法之悟---黄绮

ID:42155553

大小:1.8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9-09

书法之悟---黄绮_第1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2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3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4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5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6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7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8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9页
书法之悟---黄绮_第10页
资源描述:

《书法之悟---黄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法之“悟”---黄绮作者黄绮(1914—2005)简介祖籍江西修水,是北宋书法大家、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的32世孙。黄绮早年师从闻一多、朱自清、罗常培、王力等学界大师,打下了坚实丰厚的学术根基。他先后在安徽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校任教,曾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书/法/作/品课文解读本文一共有14个自然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历史上书法家的创作状态和体验来解说“悟”的发生及其作用。发生:偶然观察到事物的活动与变化,而引起顿悟作用:由此而书法大进同时,作者又提到

2、了每个人在学习研究时都可能遇到的“悟”的表现形态和作用:1、学习研究暂停,遇到看似无关实际相通的事物活动形态,便豁然贯通,有推进。2、学习研究时大脑兴奋,巧遇情理相通的其它事物,有所悟,促进工作。作者由此得出结论:“悟”是受现实世界具有的人情物理所触发的思维活动。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重点论述书法之“悟”的问题,认为:书法中的“观”、“临”、“养”都是“悟”的基础,离开这些基础,“悟”也就不能存在。作者还把“观”、“临”、“养”三者,看成是书法中的“渐修”,认为:离开了平时的书法实践,是不会有所悟

3、的。怀素(737--799)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被称为“狂草”,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自叙帖》共126行,698字。书於公元777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第三部分(第3--6自然段)作者从书法史的高度,把书法之“悟”分为两类:直接的悟和间接的悟;强调了“间接的悟”是“书法中的真正的悟”,进而过渡到对历史上屡有先例的“间接之悟”的举例和引用论述。第四部分(第7——14段)从第7段起,至课文结束,作者分别从笔法、结构、气势、和创新

4、(课文略)四个方面,运用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阐述书法的“间接之悟”对于书法创作境界的作用。这也可以看作全篇重点之所在。“悟出笔法”这一段,作者引述宋代书法大家黄山谷(黄庭坚)偶见船夫荡桨的动作和自己研究的“书理”有相通之处,因此引发感悟。从此,其书法大为长进,落笔超逸,笔势飘动。第二个例子是说元代书法家鲜于枢,从路人在烂泥路上拉车的状态,悟出了书法问题,获得了“用笔遒劲”的启发。黄山谷(1045—110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

5、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悟出结构”这一段,作者以两则资料来引用论证。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得到启发,避让才能“两全其美”,引发对偏旁结构的“顿悟”:大让小;宽让窄;长让短;密让疏。张 旭张长史,唐吴郡(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高,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喜饮酒,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如醉如痴,世人称之为“张颠”。《郎官厅壁记》,唐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陕西西安。→“悟出气势”这一段,既引用了张旭“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学书心得,又

6、引用了怀素、文与可等书法名家见自然物象而引发对书法气势之悟的实例。再加上“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大获长进的例子,充分说明:学书法不完全是关在书斋里练字,也可以从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中去领会,这对书法的长进是十分重要的。蛇/形/与/草/书/字/形小结本文反映了黄绮先生长期的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研究的成果。作者先谈什么是“悟”;再论述什么是书法之“悟”;由此归结出“直接的悟”和“间接的悟”,并且略论前者而详述后者,重点突出。在论证过程中,论证方法的运用也很恰当,主要是以广泛举例和引用的方法,达到令人信服

7、的效果。语言平实而精当。中国书法 全球传播美国总统布什夫人 用中国毛笔书写“永”字文字广告 意韵深远汉字的字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问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是公元前2300多年到1100多年间的通行字体。由于刻划在龟甲兽骨上而称为甲骨文。大小不一,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瘦削挺拔。金文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称为铭文。又因为古人用钟鼎来作为铜器的总名,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钟鼎是皇权的象征,等级森严。金文的内容主要

8、是皇室家谱、历史、法律等。 多用肥笔,点画圆浑,体势雍容(西周大盂鼎铭文)秦国文字。小篆对大篆(籀文)的简化。共同特点是:笔划匀称,粗细相似,字形呈长方,奠定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大篆小篆→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而成正式字体,成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早期的隶书,仍保留了一些篆书的风格,后期的隶书笔画趋于平直,添了波势和挑法,字形也渐成扁方形。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又叫正书。“楷”是法式、模范的意思,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是点、横、竖、撇、捺等笔画的进一步发展。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