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

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

ID:28311637

大小:1.4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2-09

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_第1页
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_第2页
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_第3页
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_第4页
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悟读,中国古典读书法交流人济南张民欢迎大家参加本群第二十七次讲座张民自我介绍张民,85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济南市平阴县实验学校。济南市首批“百佳教师”,市优秀班主任。任教30年,只在《山东教育》发表一篇论文《读悟:中国古典读书法》,文章被《中国知网》收藏。自1998年开始,自愿放弃一切课堂评比和时髦的课题研究,反思现代语文教学,学习并实践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逐步加大在教学中实践的力度,自觉方向明晰,效果明显,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赞同,也赢得了学校领导支持,能够自主决定讲课内容和节奏。主题:本讲座首先论证中国传统文化是

2、直觉文化,从而论证读悟是读解汉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阐释读悟作为中国古典读书法的三种境界及其妙处;简介了读悟法遗弃的过程及惨痛教训,最后强调,读悟教学是民族智慧的修复工程,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知其本末,则近道矣”。 探索语文教学之道,寻找传统文化之根,解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义——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要强调一个要求:传统文化所重,与现代科学不同。愿大家从头听起,我们一同抽丝剥茧,以免产生误会。讲座提纲我的讲座共分四个部分:(为了突出实践性和可行性,激发大家兴趣,去掉大家疑虑,前面再加上教学实践现状的展示,第一次讲前两个部分

3、)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直觉文化。    (一)误尽苍生?——略谈现代语文教育弊端    (二)庖丁解牛——语文教育只有顺道而为才能游刃有余    (三)直觉文化及其特点    (四)中国传统文化是直觉文化二、读悟:解读汉文化的必由之路(过渡,略讲)三:读悟:中国古典读书法(一)两个准备1、去分析2、外静内敬——调境调心(二)读悟法三重境界1、书读百遍2、读入虚静3、产生妙悟四:读悟:民族智慧的修复工程(结语)-..尊敬的各位老师,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自然就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现象。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树,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根在于直觉思维,那么汉

4、语言文学的小枝杈还有什么难理解的吗?可以肯定的说,汉语言文学也是直觉思维的产物。这是思,代表直觉思维的,在比较早的文献里遇到这个字,要注意它的本义。比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很明显,“虑”包含“思”,象形字典: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虑,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造字本义:忧患安全,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写成。楷书将隶书的“虎头”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白的“思”省略成“心”。文言版《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5、   象形字典的解释牵强,《说文解字》比较准确。志,指的是人的意念已经从心上发出,成为必须执行的潜意识,是已经支配人行动的意念。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志向、立志,由此产生的词语多矣。但今天此字的解释已经远离了直觉思维。-..和慧字有关的词语也太多了。悟,哪一天,我们的口里不出现这个字?-..念念不忘,念书,古代那是口里说心里想,二者合一才是念,这是直觉要求。所以,口到、心到、意到,弟子规的基本要求。不了解传统文化,弟子规都理解不了。现在,想也是念,读也是念,硬生生的把一个状态割开了。 字形解析光,甲骨文(火炬)(人),字形像蹲跪着的人擎着火炬 ,高过头顶

6、。造字本义:古代提供照明的、由奴隶手举的火把。金文将火炬简化成。有的金文将火炬进一步抽象化。篆文略有变形。隶书将篆文的“火”变形为,将篆文的“人”变形为。-----------------------------------------------------------------------------------------------------------------------------------------------------------------------------------------------------------

7、----------------------------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光,明亮。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像火把在人的上方,光明的意思。    这个解释是不对的,想想佛像马上就明白了,“光”是人头上的炁场的样子。原来,光是修行者修为高的体现,所以才有借光、沾光、光临、蓬荜生辉等词语。-..代表能量。所以,服气、吃气都是好事,所谓吃亏是福,亏也是气。力气、顺气、理气、生气、炁场、气晕、肝气、晦气、气色、中气、行气、心平气和、浩然之气、阳气、养气、山气、病气——能否说,如果没有了“气”,国人得

8、“气死”。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得气个半死,因为表示能量的“炁”本身是有火字底的,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