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

ID:42132189

大小:222.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8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_第1页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_第2页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_第3页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_第4页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酸.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知识建构,巩I古I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培养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酸的化学性质1、酸能使石蕊变红,使酚猷不变色。2、酸+活泼金属+氢气3、4、5、【学习过程】碱的化学性质1、碱能使石蕊变蓝,使酚猷变红。2、3、4、一、构建网络【知识网络构建】设计酸碱两类物质反应关联图。图中短线“一一”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试将酸、碱、盐、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分别填入七个圆圈当屮。【举一反三】从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碳、石蕊试剂九种物质中选出其中七种不同的物质分别填入下面的圆圈内,其中短线“一一”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二、知识应用【交流讨论】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瓶是澄清石灰水,一瓶是稀硫酸,你可用哪些试剂把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从中思考利用了酸、碱的哪些化学性质?三、拓展升华【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再思考问题1:实验中,滴入几滴酚駄溶液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用石蕊溶液和酚猷溶液哪个效果好?问题3: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也不能直接观察

3、到实验现象,课本中是借助了什么手段寻找到证据,从而得出结论的?四、课后思考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们确实发生反应了吗?2、现有三瓶未知溶液,分别为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你能选用一种试剂一次将三种溶液鉴别出來吗?达标检测(-)选择题1、如右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氮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氮氧根离子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D.两种溶液混合吋,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

4、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气球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水④氧化钙和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胶头滴管那液体一固体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4、向一定量Ba(01I)2的溶液屮加入稀II2SO4溶液,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屮错误的是:5、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硝酸钱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B.用紫

5、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6、除去下表所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所选试剂操作方法A二氧化碳•氧化碳氧气戌燃B氯化钾碳酸钾稀盐酸蒸发C锌铁稀硫酸过滤D氧化钙碳酸钙稀盐酸蒸发(二)填空题7、下图中每条直线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Na2CO3.盐酸四种物质中的一种。⑴写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甲、乙;⑵写出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和Ca(OH)2:;丙和丁:;⑶其中稀硫酸和丁的反应

6、屈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三)实验探究题8、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但CO?与Nd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发生。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时CO?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组做了如下实验:⑴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的试管倒立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⑵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區管2luSSiNaOH**你认为能达到实验设计要求的是(填序号)⑶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

7、是因为g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了g:你认为另一种可能是⑷为了进一步证实CO?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耍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