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

ID:42130245

大小:50.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_第4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卷(一)一、选择题1.《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农耕经济的繁荣C.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D.商品经济的发展2.《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用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III,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來,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

2、为便捷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A.废井III、开阡陌B.统-•度量衡C.重农抑商D.实行连处法4.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卞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B.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5.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収丄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

3、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C.否定了科举制度B.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D.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6.王安石曾经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他所说的变法措施是()A.青苗法B.方III均税法C.募役法D.市易法7.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抬施,我们会发现二者冇许多相同的地方。以下关于二者相同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都注重破格使用人才B.都重视农业生产C.都改变了10的土地制度D.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8.与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A.国力落后B.实现统一C.地方割据D.民族关系9.孝

4、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候岛般的“雁臣”,这种现象说明()①部分鲜卑贵族対迁都存在对立情绪⑦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③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來保证全局④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A.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B.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C.将白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D.娶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二、材料解析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

5、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一一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和时期,北魏仿周礼重制祭祀之礼,造明堂、营太庙,反复争论推敲祭祀的各种细节,有意识的强调祭祀之礼作为宗族结合精神支柱的特征,发覆了孝道之义。……礼入于法,创制阐礼,礼是儒家,处理家庭宗法关豕的准则,孝文帝以律阐礼,使之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他

6、认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创立了存留养亲制度,规定:“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者,仰案后列奏以待报,著之令歌。”孝文帝还把刑罚的目的由“以刑刑民”转向“以刑禁民”,把用刑“参详旧典,务从宽仁”作为法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北魏法制自此由严酷向宽缓转折。——依据刘成江《阐述孝文帝法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整理(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历史影响。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

7、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一一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賂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対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