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15329
大小:9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8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课题:《蜡烛》【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屮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这篇
2、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文章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了老妇人置牛死于度外,她是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的;老妇人年老体弱,她是不顾艰难,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用双手把烈士遗体拖进弹坑,用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的;老妇人摆正了烈士遗体,还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老妇人为悼念烈士,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的喜烛,点在坟上。2、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教学难点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学情分析】学生对二战有一定了解
3、,为学生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有一定基础;对于动作心理描写也有一定写作经验。1.学生基本能通过白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品味语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老妇人的形象特点。2.在发表即席讲话及练笔上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教学目标】1.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的音、形、义。2.通过默读训练,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
4、人物的内心世界。3.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内交流发表即席讲话,说出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并口头作文;在练笔训练中,能运用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动作描写。4.体会作品屮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1•同学们,今天我们來上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牛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卅时,
5、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1.介绍吋代背景: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乂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
6、,10刀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徳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徳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1.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
7、少年》《俄罗斯人》《HFI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牛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二、自主学习:【活动
8、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出示默读的方法指导: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2.学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木课生字新词,并积累在随堂笔记木上。3.默读课文结束后,同位之间相互交流,概述课文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