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

[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

ID:35492928

大小:74.4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5

[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_第1页
[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_第2页
[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_第3页
[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_第4页
[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3《蜡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蜡烛》晨读积累古诗中的蜡烛蜡烛冇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ri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翊《寒食》学习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1•透过行为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2•感受朴实语言的力量。一、预习•导学1.字词积累(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咅。拂晓(fii)瓦砾(H)地窖(jido)匍匐(pufii)颤巍巍(chan)史夫(geng)迫击炮(pdi)(2)理解词语的含义拂晓:天快亮的

2、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匍匐:爬行。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竭,尽。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肃穆:严肃而恭敬。1.查找通讯的有关知识(1)通讯的特点:不仅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釆用描写、议论、抒情等。(2)与消息的区别:同:用事实说话。异: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表达方式上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丰富多样;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3.了解背景本文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

3、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4.通读课文,说说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0—20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拿岀自己珍爱的结婚喜烛点在烈士坟头。(结果)二、学习•研讨(-)导入(―)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的。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

4、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2.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原因。提示:炮火连天,环境险恶(14段)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年老体弱,掩埋艰难(15、23.26段)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视若亲人,沉痛哀悼(17、25段)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点燃婚烛,真情祭悼(28、29、40段)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1.文中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找找看。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对蜡烛的七次描写;对黑围巾的五次交代;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三次写“跪”,三次“爬”,三次写“休息”)(温馨提示:对一些内容作者不厌其烦地写是为了突出某些事物或某种感情,比如写炮

5、火,多次写到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设置一个典型环境更能突出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三)研读探究1.作者是如何来刻画老妇人这一形彖的?(动作描写)到文中找出这样的描写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师可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段落,设置问题引导)例:17、19段:老妇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做这一切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静静地”想了些什么?14段:她想告诉人们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40、41段: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鞠躬?2.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1)题材感人

6、,作者在落笔之前对事件之所以感人的种种因素是作了分析,在叙述过程中,在感人的因素上就着力描写。(结合整体感知第2题总结)(2)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特别文章结尾,像抒情诗一般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1.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乂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

7、都听得见,十分感人,改后过于笼统,不够细致感人。(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山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地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表现了老妇人奉献给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山。(这里乂提到围山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黑色,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黑色围巾,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