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ID:1205233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_第1页
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_第2页
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_第3页
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_第4页
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蜡烛: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单位:稼轩中学主备人:李洪锋审核:八年级语文组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从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军民的战斗友谊,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课标依据新课标要求:阅读时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

2、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感受理解“老妇人”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学生可通过搜索背景资料、比较加深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感受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老头子和大菱、二菱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

3、格。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复述故事创新支点学生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多媒体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情画意导入,燃亮心中烛火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让我们联想到久别重逢的情谊与温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我们联想到奉献精神。“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在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笔下,蜡烛却是永远不会熄灭的,“泪”也是永远不会流干的

4、!1、简介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1950年出版《战斗中的中国》,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2、简介文体。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相同点:用事实说话不同点: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从结构上,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5、和背景组成,通讯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3)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3、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本文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由北向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作者以随军记者的身份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到柏林,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的战斗友谊。二、自由阅读课文,感受战地烛火(一)、自由速读,概述内容(1)积

6、累生字词鞠躬(jūgōng): 弯身行礼。        瓦砾(wǎ 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鞠躬(jū gōng):弯身行礼。  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精疲力竭(jié):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名副其实(fù):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副:相称,符合。永垂不朽(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垂:流传。颤巍巍(chàn 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2)概述文章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应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明确: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

7、4年9月19-20日地点:贝尔格莱德,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冒着敌军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用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烈士坟头表示悼念。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桥头堡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战士战场,冒着敌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他用双手舀干了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

8、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