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

【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

ID:42113319

大小:108.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8

【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_第1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_第2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_第3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_第4页
【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赤壁赋》(粤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赤壁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

2、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自然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选择了投身汨罗;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么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如何选择,如何取舍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苏轼的千古名篇《赤壁赋》,看一看,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苏轼有着怎样的思想态度。二、关于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

4、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三、关于背景: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

5、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四、关于文体“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五、整体感知(1)听录音范读,解决生字词。(2)学生自由朗读。六、研习第一段:思考:(1)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明确:

6、(1)可分三层:         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苏东坡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八、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提问第一段背诵(2)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清风和明

7、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二、研习第二段:思考:(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1)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萧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2)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