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

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

ID:42056243

大小: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_第1页
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_第2页
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_第3页
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_第4页
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_第5页
资源描述:

《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通常我们称四点底为四点水,并将其与水的意思相联系,认为四点底就是由汉字水演变而来的,还举例证明说,“热”“煮”“煎”“熟”等汉字均有把物体放在水里加热的意思。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的理解,因为用水加热需有盛水的器皿,如陶器、青铜器等,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器皿诞生之前,火烤是给物体加热最主要的方式,那时,华夏先民智慧的造字之旅已经开始了,为了表示出加热的意思,他们给上述汉字加上火字部就更加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康熙字典》中的关于四点底的注释这样描述:凡四点在下者俱属火部,犹水之从,也;在古人所写的汉字中,上述四字的字底部分也都是"火”(图l-8)o因此,四点底

2、实际上是由“火”演变而来的,演变过程中,"火”的左右两个点依然如故,中部的撇和捺则渐渐缩短,直至也变成了点画,形成了今天楷书中四点底的模样(图9-12)o火字底演变成了四点底,形态变得更加扁阔,犹如一叶小舟稳稳地托住上面的部件,对于上面的部件而言,四点底便成了其足底的世界,而这片世界也是精彩无限。带领学生领略这份精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不均之匀四点底由四个点画组成,这四个点画之间的距离应该大致相等,以给人一种匀称之美(图13-14);反之,若四点间的距离忽大忽小,忽远忽近,只会给人带来杂乱之感(图15-16)O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距离大致相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距离相等,这样的要求是无法达到

3、的,同时,竭尽全力地追求绝对等距,反而会让四点底变得呆板起来。当我们细细读帖时,就会发现,四个点中,有时中间两点靠得稍近些,首尾两点会离得稍远些,如“熬”和“熟”(图17-18);有时,前三个点会靠得稍近些,最后一个点又会离得稍远些,如"煮”和"黑”(图19-20),但总体给人的视觉效果仍是匀称的,更妙的是,这样的不均之匀使得四点底更加活泼,也更加灵动了。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探究这四个点的组合规律,对于稍有读帖能力的学生而言,四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这一规律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不必于此过多纠缠。但要向学生说明,四点之间的等距追求的是不均之匀,是一种视觉效果,是一种人人都可通过训练获得的书写技能,而

4、非绝对化的等距。二、寓平于斜四点底中的四个点画横向排列,位于汉字底部,犹如一幢建筑的根基(图21),又像我们足底站立的大地(图22),必然要平正稳固,这样才能托住其上方的一切,包才能让上面的一切站得踏实,立得挺拔。而状如算子式的水平化排列四点底的四个点画,虽然可以获得平正稳固之感,但却机械呆板,毫无美感。田英章书写时,将四点底的前三个点画处理成左低右高的态势,其连线就形成了类似于横画的“抗肩”,即形成了一种斜势(图23)o但一般来说,处于汉字最下端的托上之横还要水平一些,以求稳健。而前三点的“抗肩”已经形成,汉字底部产生不稳之险,对此,田英章先生将最后一点明显低写,并且拉长加重,力挽狂澜般地将

5、整个四点底扳平(图24),先前的不稳之险随之化解,在这造险与破险的过程中,四点底越发地神采飞扬起来。其实古代许多书法家也喜欢运用这样的书写技巧,比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就常常将汉字的最末一横的前段上斜书写,而最后收笔则重重向右下顿去,扳平整个横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颜体和带有四点底的例字一起呈现(图25-28),引导学生探寻颜体字的末横与四点底的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领悟其中的奥妙。三、形散神聚四点底的四个点画是分散的,但却毫无零落之感,田英章先生所书四点底更具整体感,大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之妙。细细读帖,我们就会发现,四点底由四个点画组合而成,而这四个点画又总能规范到

6、一个扇形当中,且四个点画正好落在这个扇形的半径上;首点和末点较长,其走向也与扇形的半径一致(图29-30)o这样,扇形所在圆的圆心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图31),四个点画就像四个乐器手,尽管各个乐器手所演奏的乐器不同,他们在合奏中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尽相同,但是,在这个指挥的统领之下,所有的音符依然非常和谐,所有的演奏者不再是零散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圆心又像一双操控着木偶的手(图32),那些点画就像是木偶身上的各个部件,这些部件虽然做着各自不同的动作,但在这双手的控制之下,木偶的整体活动依然非常协调。因此,那个在汉字中看不到的圆心就成了四点底四个点画的灵魂,其形散而神聚的效果主要便是由此

7、而来。教学中,教师可出示图29-32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例字,探寻规律,同时,辅以乐队指挥、木偶操控等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活变生姿变化是破解呆板、获得灵动的好方法,古人写捺讲究一波三折。元代的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言:"三过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以此极力强调汉字书写要追求变化。不仅书法,许多姊妹艺术也是如此,朗诵讲究抑扬顿挫,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小说讲究波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