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修辞观念辨正及教学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修辞观念辨正及教学对策作者:陆露/汲安庆作者简介:陆露,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汲安庆,大理大学文学院。原文出处:《语文建设》(京)2017年第201711期第25-29页内容提要:基于修辞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处于边缘状态,文章在分析语文修辞教学失重原因和借鉴四方修辞观念的基础上,提出概念“立形”、学术“立形”、结构“立形”的教学策略。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5期关键词:修辞教学/修辞观念/教学对策当下的语文教学,修辞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修辞都没有得到应有的
2、关注与重视。而事实上,无论是从内容的教习,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方面考察,修辞都应当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语文修辞教学的薄弱,与修辞观念认知的偏差与舛误有很大关系。因此,对修辞及其教学的观念进行辨正,进而改进教学对策便显得十分必要。一、语文修辞教学的基本现状1•概念认知偏视与实际教学的狭隘这一问题集中表现在:对〃修辞"仅狭义地理解为〃修辞格",修辞教学大多还是以修辞格的辨识分析为中心的模式。实际上,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早已明确指岀:〃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⑴语言哒意传
3、tr上的一切努力,内涵显然远超修辞格。汪国胜针对修辞教学也指出:"我们的修辞教学,就应该改变学生的这种片面看法,使学生认识到修辞不等于辞格,修辞除了辞格之外,选词用句、谋篇布局以及语体风格的选择等等,都属于修辞的内容。只要是开口说话,动笔写作,都存在修辞的问题,修辞还分表达修辞和接受修辞、理解修辞,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修辞的对象和范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2]可是,由于偏视的多年累积和惯性运作,加上应试中只对修辞格另眼相加,求通、求好的大修辞观念一直没有深入人心,真正意义上的修辞教学一直没有出现。2.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在行与思上疏离客观地说,高
4、考的很多题型以及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了对修辞能力的考查,但因认知偏视,并未趁机统一认识,以致出现了行与思疏离的怪异现象。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下文简称〃考试大纲")明确提到〃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并列举了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可这种措词都是在修辞格的意义上说的,容易使人将〃修辞方法〃与"修辞格"简单地等同起来,更容易诱导高考考查修辞只涉及九种修辞格的错误想法。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不难发现:其他考点亦有涉及修辞的内容,如〃古代诗文鉴赏"中的"鉴赏文学作品
5、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写作〃中的〃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些都属于修辞的范畴,而长久以来却被排除在"修辞"的概念认知之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亦有相当部分关涉修辞教学。"阅读与鉴赏"部分如:要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6、〃表达与交流"部分如: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语境和人际关系,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由于这些表述并未冠以修辞的名义,所以错过了很多次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修辞的良机。修辞是语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分析与应用:选词用句、谋篇布局以及语体风格的选择等,都属于修辞的内容;只要是开口说话、动笔写作,都存在修辞的问题。这本是常识”可是”顶层设计”的认识没有到位导致行与思的疏离”使师生的狭隘认知更加趋于固化。3.教学碎片化与理解掌握系统化的背离考试大
7、纲与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引导的混沌,直接影响了修辞教学的安排。语文教材及相关的教学指导用书中,也都没有对修辞教学进行系统的指导。修辞知识普遍呈零散性分布状态,且多为修辞格的辨析等概念性设走安排。而试题中涉及修辞的内容则与现行的教学内容呈倒挂状态。真正与修辞格运用有关的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与字词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语言的调配以及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等内容相关的"大修辞现象〃。这些内容又并未被点明都是属于修辞范畴,也缺乏一个成熟的统摄体系,导致学生在涉及此块内容的考查时常常不知从何复习。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无法整合归纳相关类型的试题,于是只
8、能机械地记背一些答题技巧或是拼凑一些术语进行套答,事倍而功半。凡此种种,皆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而分析这些问题的源头,我们发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