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ID:42053368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7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_第1页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_第2页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分析李念文(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外科532100)【中图分类号】R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6-0217-01【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48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病人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1.85%。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牛与术前营养状况、合并慢性病、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处理及缝合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合理使用电刀、关腹时

2、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和抗牛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关键词】切口感染原因预防腹部手术1临床资料1.12004年3月〜2007年4月我院实施各类腹部手术2485例,另821例,女1664例,年龄6〜82岁。普通外科腹部手术1258例,产科手术1027例,妇科手术173例。切口感染共46例,其中肥胖14例,糖尿病8例,老年、低蛋白血症9例,3类切口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和癌性结肠穿孔共12例,短期使用地塞米松3例。切口感染患者中有34例使用电刀。1.2切口感染的诊断:切口感染一般出现在手术后4〜

3、8d,患者多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切口敷料见脓血性渗液,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性渗出等表现。1.3腹部切口感染与患者免疫状况、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关腹时切口的清理、缝合技术和抗牛素的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46例患者都没有进行细菌培养,一般选择使用头孑包类和甲硝哇,严重感染者加用嗪诺酮类药物。2讨论2.1细菌的属性和抗牛素的应用:腹部切口感染的细菌常为内源性,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一般选择第3代头孑包菌素与甲硝哇类联合应用预防切口感染时,但要适当辅以护胃和解痉类药物,防止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避免恶心、呕吐引起腹内

4、压增高,导致切口张力增大或裂开,增大感染几率。临床应用证明,抗菌药物术前30〜60分钟给药,可明显抑制细菌生长。术后给药,因细菌在组织液的高营养状态下已快速繁殖,致病力增强,抗菌药物所起到的防治作用相对减弱,效能下降。所以目前多主张术前应用抗生素,尤其是2、3类手术切口的患者。2.2电刀的正确使用:习惯性认为电灼成黄、深黄、深褐或焦痂色方为有效,而笔者认为不能以烧灼面的颜色来判定是否有效,事实上当出血点电灼后,周围看似色泽正常的组织已部分失去活性,电灼时间越长,损伤组织的面积越人、越深。缝合后,小部分的液化

5、组织尚能被机体清除、机化,液化组织较多时会因引流不畅导致伤口延迟愈合,感染风险也大大增加。所以建议切、凝操作不要盲目加大电刀输岀功率,达到切、凝的手术目的即可,点到为止。同时,当切开筋膜、脂肪组织时,在组织两边施加一定的牵拉张力,使得切开的组织很快分开至两边,使其和电刀没有过多的热能接触,可最大程度减少组织失活、液化。2.3切口的清理与缝合:常规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可大大降低切口的感染率。双氧水冲洗吋释放出的初生态氧有杀菌作用,同时它的发泡作用可松动各种炎性因素在组织表面的贴附,辅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6、,使之残留可能减至极少量,即使缝合后,组织正常的免疫作用即可抑制细菌生长。污染严重的切口如化脓穿孔性阑尾炎使用严格的冲洗方法能明显减低切口的感染率。笔者在化脓穿孔性阑尾炎等三类切口术中缝合腹膜后,除了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外,加用0.5%甲硝畔浸泡清洗5分钟左右,再缝合切口各层,此法临床应用多年,效果很好。此外,良好的缝合也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缝合吋不留死腔,视情况掌握好缝线张力以利引流。缝合张力较大的组织吋,不亦全部进针于切口两边等宽处。采用宽窄间隔缝合方法,避免缝线应力集中形成皮缘紧缩带,影响血运

7、,进而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张力越大的切口,建议缝针边距差别越大,这样能更好地平衡切口周围张力,以免影响血运,导致组织清除炎性因子能力下降。2.4营养代谢因素:肥胖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研究表明过多的脂肪堆积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且肥胖者多伴有糖代谢异常的潜在隐患。确诊糖尿病的手术病人应加用相应的药物控制血糖,避免由于糖代谢不良而影响切口愈合。另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负氮状态、禁食时间长的微量元素缺乏都影响着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加切口感染几率。2.5其他因素:如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时间、吸烟者突然戒烟后呼吸道

8、分泌物增加导致肺部感染并发症、便秘至腹压增高、皮质激素的使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缺氧,还有黄疸、肿瘤、腹胀、切口血肿、电解质紊乱等均影响切口的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总之,提高临床医生对切口感染的防范意识,积极对易感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是防止切口感染的关键。参考文献⑴张义才,潘裡•腹部切口裂口的防治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⑶:163・⑵赵飞,王玉玮.肥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