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ID:26032764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_第1页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_第2页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_第3页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_第4页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作者:廖泽飞,陈一杰,吴淼,张诚华,姚清勇【摘要】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脾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长期吸烟、早期进食、术后剧烈咳嗽、缝合技术以及电刀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改善切口缝合技术、早期进食、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

2、感染。【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预防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9.65%~17.65%[1],其原因是多方面,为了探讨切口感染各因素的关系,我们对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腹部手术病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82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病人1522例,病种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破裂修补术、肝移植、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剖腹探查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破裂切除术、

3、胃癌根治术、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肝癌切除术等。均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发生切口感染82例,其中肥胖47例、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22例,手术历时>3h39例,术中使用电刀1209例,非主刀医师缝合61例,非早期进食69例,术后剧烈咳嗽16例、术前长期吸烟(有长期吸烟史,术前2周仍未戒烟)70例,关腹前未清创69例。  12结果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本组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2例,切口感染率5.39%,由表1可见,发现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与营养状况、清创缝合、手术时间、营养情况、缝合技术及术前是否吸烟有关,与年龄大小、病

4、房条件及麻醉方式无直接相关。表1手术病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调查结果[略]  3讨论3.1细菌来源和抗生素使用  腹壁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常为内源性,目前革兰阴性菌感染已占外科感染的主导地位,上消化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长期接受抗酸抑酸剂治疗的病人,革兰阳性菌受抑制,逐渐演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因此,在普外腹部手术术后预防腹壁切口感染方面,选择抗生素时经验性常规联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类,其中14岁以下不用或慎用甲硝唑,对这两类抗生素耐药菌相对较少,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在术前全身使用,可明显减少血液中的细菌浓度与生长速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所有污染手术

5、切口的感染率,术前30min静脉给药在切开腹壁切口时,组织中已保持了较高的抗生素浓度,相反在术后,含有细菌的血液已渗入腹壁切口及手术创野中,再使用抗生素,对这部分细菌就没有作用或作用不明显。因此,尽早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已得到共识。  3.2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及其对策  3.21营养状况  本组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组感染率6.69%,肥胖组感染率26.1%,正常组感染率仅1.27%。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不但会影响到手术本身,而且对手术后的切口愈合也有影响;营养差的患者术后因禁食及手术创伤反应使其不能或不愿摄入食物,手术创伤后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强,营养需

6、要量明显增加,再加上术中、术后出血,使原本营养状况更加恶化。当机体缺乏某些营养素时,脾脏等淋巴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构,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分布、功能等都会发生不利正常免疫的改变,导致术后免疫力下降,易于发生切口感染;肥胖患者也易发生切口感染,机体内的脂类能够影响细胞膜磷脂酸的构成,进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脾细胞内亚油酸的水平与IL2受体α链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指数呈负相关,这些说明脂肪组织可以影响免疫功能[3],肥胖对T细胞的数量种类及功能有影响[4],而这些影响在肥胖者中尤为突出;此外肥胖者切口部位,脂肪层厚、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相对不肥胖组术后血供差,易于发

7、生脂肪液化并残留无效腔等,高体质量,术后需要营养素相对较多,早期肠外营养很难达到机体所需元素,诸多因素致使肥胖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  322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  本组显示有经验主刀医师缝合切口的感染率为3.53%,而由非主刀医师(进修医生或实习学生)缝合的切口,切口感染发生率升高(11.39%),表面上与缝合人员有关,其实质是与缝合技术有关,在切口缝合过程中,如果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合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条件;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出针,极易导致皮下脂肪液化,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

8、沾染的机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